在這個年代,跨國通訊的手段還比較貧瘠。
尤其是華夏缺少屬於自己的衛星通訊系統,導致涉密資訊仍然高度依賴傳統的加密無線電傳遞,通訊效率很低。
如果想傳輸一些文字以外的東西,那就更麻煩了。
好在,劉永全的歐洲之行本來也已經接近尾聲,而這個預警機專案也不急這一天兩天。
所以,他乾脆利用在法國的最後幾天時間,和達索方面進行了一番坦誠開放、富有建設性的溝通。
並帶著此行獲取的諸多資料一起,遞交給了常浩南——
儘管後者已經做好了常駐鎬京直到下半年的打算,但卻被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打亂了計劃。
國防科工委,要重組了。
實際上,自打幾年前裝備工業司成立開始,國防科工委的職能和定位就已經開始出現變化。
從單一負責國防科技工業,逐漸演變為統籌整體工業和前沿技術發展。
而上級也一直在有意淡化科工委的涉軍屬性。
比如最近兩年調任的三名副主任,就全都不再有軍職。
不過,包括常浩南在內,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國防科工委本身,仍然能繼續存在一段時間。
然而在2003年大會結束後,很快就傳出了科工委將會被納入到新一輪機構改組名單之中的傳聞。
說是傳聞,基本就是上面放出來的口風。
所以準確性八九不離十。
只不過,現在還沒人能確定,具體的改組方案是什麼。
有說科工委可能和之前的機械工業部一樣,要被拆分到其它不同系統的。
也有說可能和另外幾個相似職能的機構合併的。
還有說變化不會很大,可能只是像科技委變成科技部那樣改個牌子的……
總之,基本都是在瞎猜。
包括丁高恆這次的口風也是極緊,沒有透露出任何相關訊息。
只是說上級正在研究當中,並保證會有一個讓多數人滿意的方案。
這種模稜兩可的說辭,反而更讓人擔心了。
科工委系統下屬的各企業和單位,難免有些人心惶惶。
而常浩南作為航空動力集團的主要領導,也不好在這種時候長期待在鎬京。
只好暫時回到京城,以穩定人心。
……
“常總,回國之前的幾天,我們一直在和達索方面,尤其是艾德斯坦納博士的團隊進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