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這次回去之後,在理論層面上計算一下,如果結果比較樂觀的話,再跟王院士您討論好了。”
事情的輕重緩急,他還是能分清的。
王曉模是工程院院士,職業生涯也基本都在解決工程應用層面的問題。
眼瞅著明天就是交付儀式,現在把一個甚至不能稱為思路,最多隻能算是想法的事情告訴給王曉模,除了讓對方心如貓撓以外,並不會帶來什麼實質上的幫助。
還不如把想法完善一下,至少拿出一個完整的理論計算結果之後,再去商討此事。
不過,王曉模卻從常浩南迴答的字裡行間中猜到了一些端倪。
既然後者提到了“理論計算”,那很明顯,剛剛說的靈感絕不是預警機發展路線這種大面上的事情。
而是跟具體技術相關。
至於是什麼具體技術……
王曉模當然還不知道。
不過,既然常浩南沒有直說,那他也不準備強行刨根問底。
有些時候,保留一些好奇心或許更好……
各自預判到了對方預判的二人心照不宣地對視了一眼,然後暫時結束了這個話題,並排向前走去。
只留下二臉懵逼的張洪飈和梁紹修二人,在寒風中凌亂……
……
第二天。
3月25日,上午九時。
交付儀式準時開始。
至於流程,自然還是老三樣。
先是包括張洪飈在內的幾名領導講話。
然後是研發人員和飛行員代表表態。
再然後把掛著大紅花的飛機從稍遠處拖到儀式現場附近合影留念。
搞定。
而帶隊前來接機的,甚至還是常浩南的老熟人。
沈濤。
不過,這倒也不很令人意外。
海航2師4團目前仍然是全海航,乃至全軍唯一的專職特種機單位,也是伺候運8三類平臺經驗最豐富的單位——
由於氣密型運8的航程實在是驚天地泣鬼神,所以正牌的運輸機部隊反而沒怎麼要這些後期改進型,大部分產能都成為了特種機平臺。
“沈副師長。”
常浩南剛才在臺上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了對方,儀式結束之後當即走上前去打了個招呼:
“好久不見。”
倆人上次見面還是50週年國慶閱兵那會。
一年半功夫過去,沈濤的肩膀上已經多了一顆星星。
職位也從海航4團團長晉升為了2師的副師長。
只是由於大型機飛行員的年齡限制比較寬鬆,所以仍然在4團編制內擔任機長。
沈濤的視線原本正聚精會神地盯著那架空警200,在聽到常浩南的聲音之後才意識到身後有個人,於是猛地回頭。
“常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