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在完成一輪射擊之後,防空部隊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馬上調整射擊諸元準備第二輪射擊,或者迅速恢復隱蔽狀態。
不過,這些經驗基本都是幾十年前傳下來的了。
防空火炮最後一次大規模發揮作用是在越戰上。
所採用的戰法跟二戰並無本質不同。
但如今已經是世紀之交,在接敵之前隱蔽設伏還算有意義,但完成一輪開火之後還想著重新恢復隱蔽就完全是自己騙自己了。
更何況這是一次演訓任務。
意味著性質更接近於“戰法驗證”。
防空6旅接到的要求是在每一輪射擊之後,詳細記錄下所有指揮引數。
以便事後跟另外一邊雷達偵測到的彈道和命中情況進行比對。
在完成第一輪射擊之後,祝學軍一邊指揮參謀軍官記錄資料,一邊探出身子,舉起望遠鏡試圖觀察自己的“戰果”。
畢竟哪怕是高射炮兵,這些年來也已經基本實現了雷達射控,完全可以在螢幕上全程看到目標。
如今乍一失去這種直觀手段,還有點不太習慣。
然而,祝學軍只能透過望遠鏡看到如潑墨般深沉的夜空,以及依稀可見剛剛打出的炮彈炸開的淡淡煙塵。
靶機畢竟只是個反艦導彈大小的目標,在6000米高還是晚上,看不到也正常……、
好在,正當他覺得有點可惜的時候,無線電臺中傳來了指揮中心的聲音:
“陰山01,羊山站報告,你部炮火準確覆蓋目標周邊空域,目標已被擊落。”
“注意,目標02正在準備起飛,預計15分鐘後進入測試空域,方位180……”
“……”
幾乎與此同時,大概一百公里外。
京城軍區北部防空指揮中心。
一群中高階軍官正緊盯著面前兩塊大螢幕上顯示的雷達資訊。
在其中右側的雷達圖上,清晰地顯示著剛剛的一個目標此時已經一分為二,並正在掉落高度。
正是剛剛被高射火力擊傷,並最終導致解體墜毀的目標靶機。
只可惜,因為資訊更新速率的問題,無法呈現出炮火命中目標的過程。
並且,當半分鐘後資料再次重新整理時,螢幕上再次恢復了一片乾淨。
這意味著那兩段殘骸已經掉到地球曲率不允許雷達看到的高度了。
而整個過程中,左側的另外一塊螢幕上,都沒有顯示出任何有價值的資訊。
只有剛剛防空炮火在59006200米之間大面積爆炸時,那上面顯示出了一個巨大的反射訊號。
那是大量金屬破片所產生的雷達回波。
“永進吶,看起來,這個用預警雷達提供大致方位,再用高射炮火做概略覆蓋的思路,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嘛……”
坐在第一排中間位置的付全友轉過身,對旁邊一名身穿空軍制服的中將說道。
“嗯……不得不說,單從打擊效果上來看,比我們之前預期的還要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