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由於美國人那邊給到的壓力確實很大,歐洲代表團也一改平時推諉扯皮的作風,只用三天時間就完成了和總部的溝通。
好在常浩南等人的效率更高,已經基本完成了對兩個關鍵專案的設計工作。
接下來的製造部分,自然有林示寬他們負責協助進行。
再加上前一世正是603所和172廠在殲轟7A專案上第一個吃了全數字化設計的螃蟹,說明他們在這方面本來就是有些技術儲備的,就更不用擔心的了。
於是第二輪談判緊接著繼續進行。
在雙方代表團入場的時候,跟華夏這邊有些交情的科倫坡湊了過來:
“常,你看上去非常疲憊,就像是昨天晚上剛剛和兩個……或者更多女士約會過一樣。”
只能說不愧是義大利人。
常浩南出發之前就照鏡子看過自己的狀態,自然知道兩個巨大的黑眼圈是無論如何都遮不住的,但又不可能承認說我們是在這三天裡面臨時抱佛腳設計出來一套待測裝置和一架測試用機,只好一臉無奈地朝對方翻了個白眼,並未回答。
不過從科倫坡的表情來看,他或許把常浩南的無語理解成了預設……
總之,在所有人坐定之後,伴隨著一段禮節性的簡短問候,緊張刺激的談判又開始了。
這一次,常浩南直接坐到了懷國莫身邊的位置。
打嘴炮的活自然還是有其它專業的人來幹,但畢竟這個用技術換適航的想法是他提出來的,在一些關鍵的時候可以撐住場面。
雖然確實很困,但他還是強打起精神聽著雙方代表的你來我往。
歐方表現出了對先入為主策略的興趣,尤其是ATR公司和JAA,甚至原則上同意了雙方共建結冰風洞的事情,只是提出必須保證一定數量的歐方科學家以免簽證的形式在那裡工作,並且風洞的裝置必須從歐洲購買。
他們這幾天正被龐巴迪公司和FAA搞得不堪其擾,但別人舉著航空安全的大旗,又不敢公開唱反調,場面一度非常被動。
而空中客車雖然直接受到的壓力比較小,但如果關於過冷大水滴的適航規章真的透過,那他們也絕對不會好受。
A330和A340的好幾個後期子型號可是還沒做完適航認定呢。
況且美國那邊為延緩規章生效而提出的價碼是無條件批准波音和麥道的合併。
這可是對空中客車有直接衝擊的事情。
所以他們至少也不反對。
錢嘛,空客有的是,再說大頭也不是他們出。
不過當懷國莫提出對最大起飛重量50噸及以下、荷載座位數100座及以下的民航航空器產品進行對等互認時,對方還是猶豫了。
在短暫的討論沒有得出結果之後,安妮·瓦萊特表示他們需要一個30分鐘的休會。
這也不算出乎華夏方面的預料。
畢竟適航審定確實是個大事。
儘管JAA目前並不具備對成員國的強制力,即JAA決定互認之後,理論上各成員國國內的審定標準仍然可以拒絕和CAAC對接。
但顯然不會有太多國家唱這種反調。
況且他們已經在歐盟層面籌備一個更全面、更完善的機構EASA,到那個時候,可就是有強制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