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來到十二月份的時候,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終於開始了。
在大家的期盼之中,周明與瑞典那邊的皇家科學院進行了網路視訊會議。
今年關於周明透過網路會議的形式領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那邊也是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這個決定便是放開這次網路視訊會議,將其以直播的形式播放出來。
其實往年的時候,諾獎也是會有直播的,但往年的直播的形式和今年是大有不同的。
而且以往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都是需要獲獎人親自到現場去領獎的,沒去領獎的要麼是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去不了,要麼就是直接取決了諾貝爾獎。
像德國生物化學家裡夏德·庫恩ri,他就因為對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研究工作的貢獻,而在一九三八年的時候被瑞典皇家科學院選中,給他頒發了諾貝爾化學獎。
但由於在一九三五年的時候,諾貝爾委員會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被關在集中營裡的卡爾·馮·奧西茨基(ossietzky,所以當時德國就頒佈了不允許任何德國人接受任何諾貝爾獎項的法律,因此庫恩沒能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
最後,庫恩還是在一九四九年的時候去斯德哥爾摩領回了諾貝爾金質獎章和證書,那個時候二戰已經結束四年了。
只不過那個時候獎金他是領不到了,因為獎金已經按照規定自動迴歸諾貝爾基金會了。
從諾貝爾獎成立以來,像庫恩這樣因為外界因素,而不是自己不想領獎的學者沒有在頒獎當年領獎的,也不止他一個。
但真正發自內心的,自覺、自願拒絕諾貝爾獎的人,的確有過,但從諾獎成立到現在也就這麼一位,那就是法國作家、哲學家讓·保羅·薩特jeanpaulsartre。
在一九六四年的時候,當薩特得知自己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就提前寫信給了評獎委員會,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
不過,最後諾貝爾文學獎的評獎委員會經過慎重考慮,還是將這個獎頒發給了他,而理由則是因為“他那思想豐富、充滿自由氣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對我們時代發生了深遠影響”。
而最後在得知自己獲獎的訊息之後,薩特也是又起草了一份《作家應該拒絕被轉變成機構的宣告,並由他在瑞典的出版商委派一位代表在斯德哥爾摩代為宜讀。
而今年的周明,是諾貝爾獎從成立到現在以來,唯一一位僅僅是自稱“太忙了”,而沒有任何的其他外界因素沒有趕到諾貝爾獎的頒獎現場,透過網路的形式進行頒獎的。
正是由於這種特殊性,再加上週明的現在在全球範圍內的名聲也是可以稱之為大師的存在,使得今年的這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吸引了不少業內和業外學者們的關注。
甚至關注今年這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業外學者比業內學者還要多上許多,非生物領域的業外學者中佔比最多的便是數學領域和計算機相關領域內的學者們。
一般來說,不同專案的諾貝爾獎關注的人也是不同的,除了那些湊熱鬧的普通人之外,大部分專業人士所關注的諾貝爾獎專案都是與他們所研究的領域或多或少有些關係的。
一位研究物理學的專家,對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關注程度那肯定是要比關注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大的,
而一位研究化學的專家同樣對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關注,肯定也是沒有他對諾貝爾化學獎的關注高。
而現在之所以會有這種其他領域內的學者對非他們所研究領域的諾貝爾獎專案有著不同尋常的關注度的事情發生,自然是因為今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人是周明。
在許多人看來,周明如同許多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超級天才一樣,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就像上次,周明拒絕了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時,他所用的的理由和他往常拒絕其他獎項一樣都是“太忙了”。
而當時這個訊息一經傳出,許多人都並不認為周明是真的忙,這只不過是他拒絕前往裡約熱內盧的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參加菲爾茲獎頒獎的理由,畢竟這個理由他都用多少遍了。
但就在周明領完菲爾茲獎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效果逆天的基因藥物“進化”便橫空出世。
因為“進化”的逆天功效,它的成功研製可以說是吸引了全球的關注,而那些當初覺得周明所謂的“太忙了”只不過是一個藉口的人,這次也是驚奇的發現,這名為“進化”的基因藥物主要研發人居然就是周明。
也正是在“進化”被成功研製出來之後,許多人原本一直都覺得周明以“太忙了”為理由拒絕大大小小無數獎項是藉口的人,也開始轉變觀念。
他們不自覺的開始思索“有沒有可能周明所說的太忙了是真的忙呢”這個問題,許多人在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便主動的去深入瞭解周明。
在瞭解了周明之後,他們才發現原來周明所負責的研究專案有那麼多,這兩年與周明相關的研究成果也是多到數不甚數。
從那之後,許多平時除了自己的研究領域之外,並不怎麼關心其他科學領域,特別是還和自己的領域相差甚遠的領域的學者們,也是都真心的認為周明所說的“太忙了”是真的忙。
而現在,周明又一和往常相同的理由拒絕前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時,許多人心中便不再是懷疑了,而是在好奇。
那些平時不怎麼關注華國新聞的外國學者們,好奇周明現在究竟在忙著做什麼研究,這個研究又到了一個怎樣的程度。
而那些有些瞭解的學者們,知道周明現在將研究重心放在了人工智慧上,他們好奇周明所說的這人工智慧,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專案,能讓周明忙的連來參加諾獎的頒獎典禮都沒時間?
而他對於這人工智慧的研究,又發展到了一個什麼樣地步?
許多並非生物以及相關領域的學者,也是抱著各種各樣的好奇之心,前來觀看了這場頒獎典禮,他們期待著能從這場頒獎典禮中得知一些訊息。
當週明透過電腦,與遠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主持著頒獎儀式的主持人連線上之後,那邊的人主持人也是滿臉笑容,並禮貌地和周明打了聲招呼。
雖然觀看這場直播的觀眾們並不能留言,但當週明出現的時候,線上觀看的人便蹭蹭蹭的開始往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