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只在第一週到第五週才上的上午一二節課的生物工藝學已經結束,而三四節課的生物分離工程課的老師因為同樣要參加這次報告,上課時間也換了。
而周明公司的事情也已經忙完了,他正好可以去聽聽。
畢竟報告這種東西,周明以後肯定也不會少,他也正好可以看看別人是怎麼講的。
這天,來聽這報告的周明還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拉著沈清秋一起來了,說什麼讓沈清秋不要只顧著埋頭讀書,多接觸瞭解一下現在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和發展,而且反正上午也沒課。
這次學校邀請來做這個學術報告的是海n大學的一位教授,也是海大環境與植物保護學院的院長。
這位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植物與病原微生物的互作、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及抗性基因分子檢測、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方面,這些方面周明雖然也知道一些,但他並未在這方面做過深入研究。
所以,雖然周明有未來的知識,但他在這方面確實不是很精通。
這次的學術報告是在27號發出的通知,今天來的學生倒也不少,不過他們絕大部分都不是因為想聽這次報告而自願來的,而是因為學校有一個聽報告的要求。
大一開學的時候,學校會發給每人一個小本子,這小本子是專門記錄你聽報告次數的,每次聽完都需要有蓋章,要不然等於白聽。
一位學生大學四年,需聽滿十場報告,要不然就會少兩個學分。
報告廳坐滿了學生,前排是金工大生物與製藥工程的一些老師和領導。
臺上的一位本校老師簡單的介紹過那位被邀請過來做學術報告的教授後,這位教授便開始了他的演講,正前方還投影著他電腦裡的PPT。
這位老師名叫廖衛國,是蘇省海安人。
在廖衛國開講後,周明扭頭看了看四周,大部分學生都在玩著手機,有些沒玩手機的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反正心思不再報告內容上。
而沈清秋,則是在小本子上寫著PPT上的標題。
這本子上可不只是蓋章就行了的,你還需要寫下報告的題目,並在聽過之後簡單地寫下幾十個字的主要內容。
很快,周明就全神貫注地聽著臺上的廖衛國講著這次報告的主題。
這次報告的時間並不長,上午十點開始,十一點多一點就結束了。
報告一結束,報告廳的同學們就一個勁的往外衝,像是剛下鍋的餃子似的。
而周明,則沒有和其他同學一樣,立馬就往外衝,而是朝著廖衛國這邊走過來。
沈清秋跟在周明身邊,也一起往廖衛國那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