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管明離去之後,霍天衍就來到了熊巖的面前,開始向他彙報如今的軍事情況。
“如今除了新野縣之外,我們又佔據了五個縣,雖然仍然可以繼續擴張,但是卻暫時停了下來,好梳理內部,建立新的生產關係,徹底把這五個縣掌握在手裡。”
這話是很容易理解的。
大漢朝雖然號稱統治到了基層,鄉有鄉老,亭有亭長,亭長下面還有里長。
如果光看這些組織體系,光看這些職位,可能會下意識的覺得,大漢朝的統治,已經深入到每一個亭,每一個裡了。
但實際上,縱然是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時期,也只有關中之地,才能做到深入亭裡。
而如今絕大多數地方的亭長里長,都已經被當地的世家豪強所掌控。要麼直接是他們的人,要麼是他們舉薦的人。
沒有背景的普通人基本上是別想了,除非有貴人賞識你。否則,還是早點洗洗睡吧。
而東漢的建立,就是光武帝和世家妥協的結果,從那以後,亭裡是否還在大漢朝廷的掌控之中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有的地方,仍在朝廷掌握之中,有的地方,已經不在了。
而在黃巾之亂後,這一情況又有了新的變化。
黃巾之亂到來之時,大量的豪強世家為了自保,直接大規模訓練私兵,大規模兼併土地,大規模吸收佃戶。
同時,他們還大規模的建造塢堡。
每一個塢堡,每一處莊園,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世界、小王國、小天下。
在這麼一處小小的莊園之內,莊園主的命令就是天!
莊園主說太陽從西邊升起,那麼太陽就是西邊升起!誰敢說從東邊升起,就把他趕出莊園,讓他做一個流民。
在如今的背景之下,做流民和直接去死有何區別?
有背景人脈的世家,有人口土地的豪強,紛紛建設塢堡,建設國中之國;沒有背景的普通人,也以鄉、村為單位,以宗族血脈關係為紐帶,建設屬於自己家族的塢堡,屬於自己家族的莊園。
而大漢朝的時候,村子往往都是同姓之人,大家夥兒都是一個姓,一個種族。
雖然宗族在事實上,必然是存在剝削的,也必然存在大量的黑暗,但不代表宗族這玩意兒什麼優點都沒有了。
在對外的時候,宗族可以保證自己人最起碼的安全。
你要是沒有宗族在背後撐腰,說不定直接半路就被人搶劫了,就被人殺了,這聽上去很難以接受,但是在亂世到來前夕,在黃巾之亂後,在全國各地頻繁出現大規模反賊、盜賊、義軍的今天,是很常見的。
所以,年紀輕輕的曹休,能單槍匹馬帶著老孃一起奔赴千里之地,來到曹操大本營投靠曹操的壯舉,才會被世人稱頌,曹操更是直接因此誇讚曹休說他是我曹家的千里駒。
這,就是一個禮崩樂壞,沒有秩序的世界!
秩序已經沒了!
黃巾之亂前,鄉下可能還有些許微不足道的秩序。黃巾之亂後,縣城以外的地方,就全都是塢堡、莊園主、盜匪說了算。
那個時候,縣城以外的地方,就不在講道理了,而是講拳頭!
所以,早在黃巾之亂後,大漢朝就失去了對於縣城以外的地方的統治。
此刻的大漢朝,就相當於皇權不下縣。
皇權停留在縣城之中,對於縣城之外的地方,得縣令召集本地莊園主、塢堡主人一起開會、商量。
商量的好,底下的人聽話,願意拿出糧食,拿出壯丁,那麼這個縣令就算是很有本事的。
“我們透過徹底打散緣由村子、鄉鎮的方式,聚集剩餘百姓,建設了一系列新的特色小鎮。這些小鎮,大多數是農業小鎮,一個小鎮聚集三千到五千左右的百姓,住在一處塢堡之內,負責方圓一定範圍內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