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楷書,他不會認錯,雖然自己寫不好,也沒下過功夫,但知道這是楷書。
隨著當目光移動,薛郎眼睛一虛。
洛神賦!
眼睛虛了下,看了眼陶醉的柳敗城,又轉回那張紙上,看到紙張略微發黃,但不破舊,非常完好。
再細看,真的是十三行。
不會是真跡吧……
薛郎扭頭看向柳敗城,問道:“先生,我沒研究過書法,但聽說過王獻之,也聽說過洛神賦十三行,這不會就是……”
柳敗城從紙上收回目光,眼中神采閃爍,肯定的說道:“錯不了!這就是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
“啊!!”
薛郎一震,手指忙離開就要觸碰到的紙張。
王獻之的書法宋朝的摹本都被視為珍寶,真品那還了得?!
柳敗城沒有注意薛郎的反應,也沒有之前一貫的沉穩灑脫,指著這張紙說道:“你看,這些字挺拔有力,風格秀美,結體寬敞舒展。
字中的撇捺等筆畫伸展得很長,但並不輕浮軟弱,筆力運送到筆畫末端,遒勁有力,神采飛揚。
字型勻稱和諧,各部分的組合中,又有細微而生動的變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變化自然,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為縱勢,字跡神采外露,符合王獻之慣用的”外拓“筆法風格,加上這晉代時期工藝的麻箋紙,斷然錯不了!”
“真的是真跡?!”
薛郎聽不懂柳敗城的講解,他對書法一竅不通,知道幾個字型的水平,但對於王獻之,他是知道一些的,和他父親,他們的書法摹本引領了後世的書法,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人可超越,反倒是妖魔鬼怪盡出,隨便個人鬼畫符就當書法了。
摹本,不論是筆法還是蘊含的神韻都無法跟真跡相比,要是這是真的真跡,那可是比傳國玉璽還要牛比的發現!
柳敗城沒有再重複回答,而是伸手拉著他,轉到另一個並排的兩個大箱子前,聲音都有點發抖,“你看看這個……”
黃庭經?
薛郎狐疑的看了眼這兩米多長的絹本,視線落在最下方。
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山陰縣寫。
看到落款沒有名字,看到時間,薛郎瞳孔一縮。
他不知道真偽,不懂書法,不代表不知道這是什麼,原作誰寫的。
他震驚的抬起頭問道:“先生,這不會就是換鵝帖吧?”
柳敗城重重的點了下頭,說道:“錯不了,就是王羲之的小楷黃庭經!”
“什麼?!”
薛郎眼睛瞬間睜大。
雖然有猜測,可他怎麼也想不到這些連唐宋時期摹本拓片都是國寶級的帖子,居然有真跡。
他看著眼中滿是膜拜,神采閃爍的柳敗城,他忽然懂了。
不管是不是真跡,就算那個時期的仿作,也叫臨摹不是?那也要比唐宋時期的珍貴,更能表現出作者的韻味和筆意。
柳敗城書法不錯他是知道的,雖然不懂,可也能看出比那些書法家要強。看到真跡,不魔障才怪,可不是自己一竅不通,除了震驚以外,沒有要馬上臨摹學習的趕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