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後,一個個戰士搖著線拐出現在燈光裡,快速收線返回,看到領導都站在門口,迅速上前,簡單整隊,一個立正彙報道:“報告首長,第一批次煙花全部釋放。”
薛郎沒等程衛國說話,擺擺手說道:“辛苦了,趕緊收拾下,過年了,進屋吃飯。”
“是!”
那名戰士再次一個立正,帶著他手下的一個班,收拾好所有的東西進入了房間。
滿滿登登的一大屋子,六桌都坐滿了,就這,還有十幾個小孩子蹲在一邊的小炕桌上,擠不上來。
隨著菜餚一道道的端上來,雪鳳她們四個和一幫女的忙碌著,短短十幾分鍾,就將全部的桌子擺滿。
薛郎端著酒杯,笑著,喝著。他這一刻什麼都忘記了,有的,只是快樂,打心底的快樂。
不論是前任還是自己,他都沒有過過一個像樣的年。
小時候家窮,過年只是看人家放鞭炮。當兵那會,過年只回家過兩次,其中一次還是三十晚上接到了緊急命令,含著淚離開的家,返回部隊。
這會,這濃濃的親情,熱鬧的場面,讓他一陣陣的恍惚。
他太喜歡這種感覺了。
三個爺爺更是高興。
他們究其一生,頭一次過這麼熱鬧的年。
雖然以前每年也是大家聚在一起,可真沒有現在熱鬧。
最關鍵的是他們的看家本領後繼有人了。
薛郎在他們之後,才二十歲就練成了氣勁,達到了小成。
而且這個撿來的孫子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驚喜,不但找回了四哥的師門遺物,居然還開啟了。而且,還湊齊了三樣寶藏的關鍵物品,就算找不到寶藏,那也是絕對的驚喜了。
還有,多年斷檔的記憶,居然讓孫子抽絲剝繭的續上了,讓他們就算現在閉上眼睛,也沒遺憾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法背棄誓言走出大山,但不希望後代也死守在山裡,過著半野人的生活,遠離社會。
可他們沒有好的辦法,有心讓孩子們離開大山,奈何,這事不是說說那麼簡單,也不全是錢的關係。
現在,這個撿來的孫子卻已經做到了。
秋天的時候,所有十來歲的孩子全部坐車去了鄉里的小學,雖然距離將近五十公里,但每天專車接送,也只是中午在那吃一頓飯而已。還有這些漂亮丫頭,在開春,就找來了老師,提前給孩子們打下了基礎,為孩子們入學趟平了道路。
孩子們接觸到了社會,受到了教育,離開大山,是遲早的事情。
不管是冥冥中的天意,還是孫子的運氣,這些,都讓三個老人欣慰。
更難得是這個孫子學會了老哥幾個的所有壓箱底的東西,卻本性善良,讓他們完全可以放心。
這頓飯吃的那叫一個熱鬧,推杯換盞,全部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歡樂當中。
宴席才過半,所有的孩子,連半大的都算在內,除了三四十的,依舊陪著爺爺們外,都跟著那些戰士去了河灘,在清理出的冰面上,放花炮,放鞭炮,等待著過年的鐘聲敲響,放焰火,放禮花。
這些,他們沒有大人看著是不妥的,雖然花炮都沒什麼危險,選擇的都是好看,但危險係數低的,還是要小心。
噼啪的炸響,夾雜著孩子們的尖叫笑鬧,讓這個沉寂了幾十年的小山村儼然變成了城市,有了大都市過年的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