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鏘鏘鏘……鏘!”
一聲嘹亮的劍鳴,古青雲收劍而立。然後驚喜地看向古鑠:“爺爺,我感覺自己和周圍的樹木好親切。”
古鑠走上前,撫摸著古青雲的腦袋:“乖孫,你領悟了心境,雖然這種心境的途徑是指向生命。但是青木奧義毫無疑問是生命奧義中最大的一支分流。所以,你會感覺到和草木十分親近。”
說到這裡,古鑠神色僵了一下,心中嘆息。
可惜是在這個時代了!
張瑛姑走了過來,老夫老妻,敏銳地感知到丈夫的想法,握住了丈夫的大手,溫言道:
“師弟,不要想的太多。如果不是天道消失,靈氣枯竭。你覺得你會如此陪伴在乖孫的身邊,如此言傳身教?如此不遺餘力,全心教導?
沒有了這些,別說乖孫原本的資質天賦。就算他資質天賦上佳,就這個年齡,也絕對不會有現在的修為境界,更不會領悟心境。”
古鑠愣了一下,然後啞然失笑。
張瑛姑說得不錯,不是處於這個時代,他一定還是在四處尋找大道,怎麼可能陪伴教導古青雲?
以古青雲的資質,也就是起個傳宗接代的作用。而且正如張瑛姑所言,即便是古青雲有著雲逍遙的資質,沒有了自己這般陪伴傳授,也不會在這個年齡,擁有這種修為。
算了!
不要想這些了,全當陪孫子玩了,也全當給自己漫長而無聊的歲月增加點兒樂趣。
天明。
一家三口繼續啟程,遙遙地看到一座起伏的山脈,古鑠牽著古青雲的小手道:
“乖孫,道途有著三重境界。”
“爺爺,那三重?”
“你看見前面的大山了嗎?”
“嗯!”
“第一重就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重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爺爺,我不懂!”
“吶!你現在看到的山,只是山的表象。這種表象從你幼小的時候,便有人告訴你,這樣的就是山,那樣的就是水。所以,你一見到山,就知道這是山,一見到水,就知道那是水。對吧?”
“嗯!”
“這就是第一重境界,你只是看到了道的表象。”
古青雲歪著小腦袋想了想,又把小腦袋直了起來,然後使盡點頭:“我明白了。就像奶奶告訴我,這是樹,那是草,以後我就認識了。”
“對!”古鑠欣慰地點頭:“但你這只是看到了它們的表象,就是它們長的樣子。那如果拋去他們的表象,咱們來看他們的內在呢?”
古青雲又歪著小腦袋想了想,然後搖頭道:“不明白。”
“不明白很正常。乖孫,咱們縮小範圍。比方說我們曾經路過的一座山,你還記得吧,叫作龍首山。”
“嗯!”
“那它為什麼叫龍首山?”
“因為它長得像一個龍頭。”
“對,我們還曾經路過sys,為什麼叫作sys?”
“因為長得像兩隻鴨子。”
“對!這就是兩座山的區別,也是表象的區別。讓你能夠分辨它們。但是如果我們不去看它們的表象,也就是什麼樣子,他們的內在是不是一樣的?他們是不是都由土石堆積形成的?”
“嗯!”
“那麼,從這一點講,他們是不是就沒有什麼區別?他們的本質都是土石?”
“嗯!”
“那麼,咱們再擴大範圍。比方說山和水。你是不是覺得它們無論是表象和內在都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