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仙路何方txt下載 > 第十七章 上任沂原

第十七章 上任沂原

三月初十這天早上,張尋帶著馨嵐、文欣、碧荷、玉嬋四女坐上馬車,車伕駕車從東華門出一路向沂原賓士而去。十點不到,張尋一行就到了縣衙門口。縣衙門外的的衙役上前問詢,得知張尋是前來接任縣令的,自是恭敬的引著張尋去見了馬上離任的程潛,程潛見張尋來了說道:“本縣恭喜張縣高中狀元。”張尋回道:“本人初入官場,還要向程縣討教這為官之道。”兩人都知道這是客套話,誰也沒有在意,算是打個招呼。接著那程潛就和張尋開始交接,不到半個時辰交接完畢,張尋正式成為這沂原縣令。

張尋先把四女引到縣衙內院,算是安頓下來。回到前院,縣丞曾三省和主簿李明亮在那等候著。剛剛交接之時那程潛只是為張尋介紹了一下這兩位,現在算是正式見面。張尋知道這兩位是自己下屬中僅有的入品的官吏了,其他都不入流。在曾縣丞和李主簿向他行禮之後,張尋對他們說道:“本縣初來乍到,又初次為官,對這沂原亦不熟悉,還望今後兩位同僚多多幫忙啊!”曾三省和李明亮同時回道:“下官職責所在,定當盡力輔佐張縣治理好本縣。”張尋叫李主簿去拿《沂原縣誌》,李主簿離去後張尋對曾縣丞說道:“你主管武備、治安等事,以後依然你管,若是有困難或者需要和上級淄博府溝通的再找本縣就行。”曾縣丞點頭應是。待那李主簿拿來《沂原縣誌》差不多到了中午,曾、李二人說道:“張縣,下官二人已為您在百福樓訂下宴席,一來為您接風洗塵;二來邀請了本地的名士鄉紳,您和他們見個面。”張尋知道這是慣例,而且自己剛來的確需要這些人的支援才好開展工作,就欣然應允。

張尋和曾縣丞、李主簿來到百福樓門口,那百福樓的黃掌櫃自是迎了出來,看到曾縣丞和李主簿前面站著的張尋,知道這人就是今科狀元新來赴任的縣太爺,就行禮說道:“小的黃志堅見過張大人。”起身又和曾、李二人見禮之後帶著三人來到三樓最大的雅間,張尋就揮手讓黃掌櫃下去了。進入雅間,裡面原本坐著的四人立刻起身向張尋行禮問好。先前來這百福樓的途中,那李主簿已經向張尋簡要的說過了這四人的情況。這四人分別叫蔣勁松、戴鳴泉、劉漢庭、易文軍,其中蔣勁松是個舉人,也參加了今科的院試,只不過落榜了。這蔣勁松也知道自己考不上,今科他是第二次落榜,待三年後再考,就可以混個三甲同進士出身,去偏遠小縣當個芝麻官。戴鳴泉則是淄博府戴鳴江師爺的胞弟,在這沂原縣經商為業,靠著他胞兄在淄博府的人脈風生水起,現為沂原首富。劉漢庭、易文軍是沂原下面石橋鄉和清溪鄉的富紳,是劉家和易家的家主。

張尋落坐後,眾人坐了下來,不一會酒菜上了過來。六人端起酒杯向張尋敬酒祝賀他上任沂原縣令,張尋自然一口乾了。隨後,眾人邊吃邊談,一個時辰後各有所得,滿意的離開了百福樓。張尋知道自己要倚重曾縣丞和李主簿,那蔣、戴、劉、易四人都是這沂原縣內自己開啟局面的關鍵人物,自然不會在他們面前擺什麼縣太爺的架子。而六人也知道張尋是聖前舉人,今科狀元,初入官場就是從六品起步,前程遠大,六人自然願意跟著張尋一道。雙方各有所求,自然相談甚歡。

張尋回到縣衙後院,四女已經把這後院整理好了。站在院門處張尋看著幡然一新的自己和家人接下來三年的居所,很是滿意。馨嵐和文欣見自家夫君外出回來,就要碧荷和玉嬋去泡了一壺茶後上前問道:“夫君,你這第一天上任可還順利?”張尋回道:“兩位夫人,我這就是和兩位下屬和四位本地的名士鄉紳見面吃個飯,算是把人熟悉了。”就進了院子到大廳坐下,這時碧荷和玉嬋已經把茶泡好,並倒了一杯在茶几上攤涼。張尋喝了口茶後對馨嵐和文欣說道:“兩位夫人,我去書房看看《沂原縣誌》也好了解本地的風俗人情,山川地貌,從而制定本縣的發展方針。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我入官場的志願。黃昏之時你們再去叫我吃飯。”

看完《沂原縣誌》,張尋才知道這沂原原本叫沂源,是因為在上古時代此地是一條河流沂水的發源地,沂水之源故稱沂源。後來文昌紀年時孔聖見此地已成一個平原,遂改名沂原,沿用至今。沂原縣城位於這處平原末端背靠沂蒙山脈。沂蒙山脈那頭就是淄博府所在了,這沂蒙山脈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只是因為地勢險要,交通不便,位於山上的兩個鄉燕崖鄉和土門鄉不止在沂原縣,在淄博府是貧困鄉,就是在魯國全境,都是排名前幾的貧困鄉。而靠近沂水的幾個鄉(尤以石橋、清溪兩鄉位置最好)則是魯國有名的糧倉,土地肥沃,這也是沂原能成為大縣的原因。而杜家村所在的臨沂鄉與和平鄉、建設鄉兩個靠近鄰縣沂南縣的鄉在沂原縣則屬中游。

張尋第二日叫來曾縣丞和李主簿,把縣城裡的事交給他們管理,再和他們說了自己接下來去各鄉考察的計劃就動身離開縣城。張尋先是去了沂蒙山脈上的燕崖鄉和土門鄉,看著山上優美的景色,豐饒的物產,鄉民們卻衣衫襤褸,貧困度日。張尋知道自己任重道遠,如果自己不能摘掉這兩個鄉貧困鄉的帽子,不能讓鄉民安居樂業,那自己前世的記憶還有什麼意義?自己當官是為了作威作福嗎?不是,那自己就要竭盡所能讓自己治下的百姓對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否則自己就是沽名釣譽,枉讀聖賢書。

張尋整整七天都在這沂蒙山脈上,剛上山時倒是想到了兩條發展之路,前提都是要先修路。可修路別說現在沒那麼多錢,就是金銀充足,那至少也要一兩年的時間。張尋感覺自己彷彿遺忘了什麼,低下頭,看到胸前的玉佩,猛拍了一下大腿,說道:“對啊!怎麼把玉佩忘了?玉佩內有空間,(玉佩空間裡東西是不會壞的而且保鮮那自己可以向鄉民大量收購這山裡隨處可見的山貨、野味。”於是這七天張尋自稱商人向鄉民收購野菜、竹筍、山藥、野豬、野兔、獾子、等等還有一些野生藥材,在晚上離開鄉村時就丟進玉佩空間裡。鄉民也知道山裡這些大自然的恩賜之物都是好東西,只是交通不便,不好帶下山,自己用又用不了那麼多,現在既然張尋願意高價收購,自然都賣給張尋了。而鄉民有了錢下山進城買些日用品倒是也不在乎路好不好走了。張尋又和鄉民約定三月以後再來收購一次就下山而去。

張尋接下來又去了臨沂鄉、和平鄉、建設鄉,問詢了幾位老農,知道這三鄉好年景裡能豐收收穫還是很可觀的,但若遇到乾旱或暴雨,那就只有靠人力搶救田地裡的作物,勞累不說還收成不多。張尋更堅定了興修水利的想法,自己得罪了戶部工部的尚書侍郎,減稅撥款就別想了。那自己就自籌一筆,去淄博府自己上司那裡要一筆,再說服那沂原首富贊助一筆,發動鄉親們出工出力,先修一段還是能完成的。那就這樣,明日回縣衙制定一份計劃出來。

下到鄉里半個月後,張尋決定返程。在縣道路邊的馬車行租了五輛馬車,空車走了一段,張尋給了銀子讓幾個車伕去吃飯,然後把玉佩空間裡的山貨和野味取了出來,放在五輛馬車中。(這馬車是專門用來運貨的,一輛車就能裝不少,現在五輛車都裝滿了,可見張尋在沂蒙山脈上找兩鄉的鄉民收購了多少。五名車伕回來後,張尋上了其中一輛馬車說道:“貨物都裝好了,到縣衙,走吧!”回到縣衙讓衙役把貨卸下來送到後院,張尋把運費結給五名車伕,五名車伕就駕車離去。這動靜自然驚動了馨嵐和文欣兩女,馨嵐問道:“夫君,你這是幹嘛?”張尋就把自己在沂蒙山上的見聞一說,然後對馨嵐說道:“你原先不是管理過醉仙樓嗎,不如在這沂原把醉仙樓也開起來,主打這些山珍、野味和藥膳。”馨嵐想了想“夫君現在主政沂原,肯定會越來越忙,也沒多少時間陪自己,自己何不把醉仙樓開起來,反正也不用拋頭露面,在幕後管理就行。”於是說道:“好,就這樣,文欣妹妹也可以幫我。”安排好了這些張尋就去了書房,整整三天,除了吃飯,實在困了眯一會,一直反覆修改興修水利的計劃,至於沂蒙山修路和開發旅遊的計劃張尋放在第二步暫時先不管它。三天後的晚上,看著自己這三天來的成果,張尋很滿意,就離開書房,衝個涼,緩解全身的疲憊就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一直睡到快十點才起來,洗漱過後去書房拿了制定好的《沂原興修水利計劃》找到李主簿,說道:“明亮,你派人去找蔣勁松、戴鳴泉、劉漢庭、易文軍四人,就說我中午請他們吃飯,位置就定在百福樓好了。”李主簿一聽就知道張尋這是有事情要和他們談,就回道:“張縣,我知道了。”張尋又說道:“曾縣丞那裡你親自去請,然後就一起去百福樓。”李主簿應道:“好的”

中午,百福樓,還是那間雅間,還是那七個人,由於要談正事,就沒有喝酒。吃過飯後,張尋就把計劃拿了出來,六人一一看過,對張尋的魄力感到震驚,考慮一番之後都同意了這份計劃。張尋做了分工,蔣勁松負責勘察選址規劃溝渠,曾三省負責維護治安,李明亮負責和各鄉的溝通和成本控制,戴鳴泉負責聯絡商界籌款事宜,劉漢庭和易文軍負責各自鄉里的協調和工地的後勤保障,張尋自己則負責說服工程沿線的鄉民出工出力以及和淄博府聯絡事宜。

最新小說: 武俠:穿越嶽不群,振興華山 魔生極道 一劍入白衣 修仙之步步高昇[林清傳] 九世驚神 江湖春秋江湖月 穿越緯度的武俠世界 媳婦兒,這次來真的 重生之人聖歸來 兄弟抱一下黑巖 佳人輕撫琴 老祖不飛昇 飛昇失敗 最強正派系統 激情燃燒的歲月 悠然問鼎上九霄 至尊從苟道開始 最後的青麟 劍寒梅花香 幕後黑手不好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