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在劇組拍戲其實是很枯燥的。
演員們除非真的熱愛演戲,享受表演這件事,否則會很痛苦。
這些天,周雲的戲基本都被安排滿了,從早到晚,都有她的戲。
能這麼排,最關鍵的原因也是因為這裡只能拍三個景,其中蘇煙去醫院了,有她的戲都拍不了,就只能集中先拍周雲的戲。
周雲演得越來越順利,她在每一場戲之前都會把自己的思考跟姜辛溝通。
而每當一場戲演完,周雲也不再像以前一樣,從來不去看自己的表演,會跟著導演一起蹲在顯示屏後面,看自己剛才表演的片段。
成熟的、厲害的演員,演完就走,從來不看。
他們有這樣的底氣,也是他們的本事。
周雲想要往前進一步,僅靠著這點天賦和靈氣,是不夠的。
“你看,這個地方,你太順了,你潛意識裡知道下一秒何穆會推門而入,所以你身體的姿態都做好了準備,急著要把東西藏進盒子裡,但實際上你要聽到反應才能做出自己的反應,如果你現在還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的肌肉反應,我教你一個辦法,你看盒子裡的東西的時候,從一開始就小心一點,這個東西不能夠讓何穆發現,所以你一拿出來就有點緊張,這樣可以把狀態一直保持下來,也就不會讓人覺得你收東西的動作太順了。”
姜辛給周雲講戲,講的東西其實很細節。
這些細節也是蘇煙之前最不想聽的東西。
蘇煙並不是不知道這些細節能夠幫助表演更好,更上一個臺階。
但蘇煙的想法很簡單,這是電視劇,又不是電影,片長不是一個量級,螢幕大小也不是一個尺寸,誰會那麼挑剔地看?
如果用這種吹毛求疵的態度去糾正每一場戲,她不用演了,處處是破綻。
最關鍵的一點是,在蘇煙看來,這種費力不討好沒有任何意義,根本沒有人會在乎。
現在還有多少觀眾會一部戲來回看很多遍?
但周雲卻很珍惜姜辛講戲。
這些細節才是表演的邏輯。如果說情緒的代入是表演感性的魅力,人物的剖析就是表演理性的魅力。周雲是學理科的,她很喜歡這種確定性,越細微之處,越見繁複的神奇。
聽姜辛講完戲,周雲有豁然開朗之感。
她其實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戲裡,要到宋遲推門的時候,她才會驚慌失措地發現宋遲推門。
戲外,她已經讀過劇本,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驚慌失措”。
這種已知和未知的衝突,是每一個演員都要處理的難題和困境。有的演員用狀態表演,有的演員用情緒表演,有的演員用經驗表演,方式各不相同。
但這些都建立在一種爐火純青的技術之上,這樣的表演才有水到渠成般的真實。
周雲做不到。
姜辛就給她支招,如果突發的驚慌失措無法自然表演,就遵循人物的動機,放大一開始的緊張,再過渡到後來的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