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身記憶中走過無數遍去太后這邊的路,所以安然自然不用問路,就順利到達了,要換了其他秀女,就算進了宮,沒人帶著認路,也是不敢到處跑的,省得跑去了不認識的地方,別惹出了什麼麻煩來。
於太后看安然來了,便道:“怎麼今天才來?哀家還以為你一進宮就會來。”
安然忙道:“臣女對宮裡的路記不太清楚,前兩天都打聽來著,打聽確切了,才敢來的,要不然怕迷路。”
原身的確是這樣的,所以當時便這樣跟太后解釋的。
但安然從原身記憶中,早就認識路,之所以沒早早地過來找太后,是因為,她根本不想跟太后打太多交道。
別看太后似乎好心,讓於家姑娘進宮,似乎給了於家富貴,其實是為了她自己,她生怕皇帝跟她越來越離心,到時她在宮裡不好過,就需要家裡那邊派一個姑娘來幫她化解跟皇帝之間的矛盾,能成功自然好,不成功,反正不是自己的親侄女,是隔房的,犧牲了也無所謂。
另外,太后手段並不乾淨,事實上,皇帝懷疑他的生母之死跟太后有關,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從後期劇情來看,只怕還真是太后殺的人。
還有,皇帝少年的時候,太后也的確對他不好過。
確切地說,那時沒兒子的太后,對所有皇子,態度都不好。
一直到其他皇子都長大了,她還沒兒子,這時才想起來討好這些皇子,就想著將來他們即位了,能對她好一點。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這怎麼可能呢,所以新帝即位後,並未因她後來的討好,現在就對她好。
沒辦法的於太后,就只能從孃家弄姑娘,看看能不能透過給皇帝塞女人,等那姑娘得寵了,透過那姑娘勸和,緩和矛盾。
既然知道於太后做的事,那安然自然是能不接觸就不接觸了,畢竟關係搞的太近了,到時等皇帝發現了真相,收拾太后的時候,她就要跟著倒黴了,那樣還怎麼完成任務?
所以跟於太后保持著不親不疏的關係,是有必要的。
這也是她剛才以臣女自稱,而不是親近地自稱侄女的原因。
也幸好她不是太后的親侄女,要不然將來皇帝收拾於太后,她還真撇不開關係,隔了房就要好一點,畢竟皇帝就算收拾太后,也頂多就是冷著太后,他還不敢對太后如何的,甚至不敢怎麼著太后孃家,畢竟太后是他名義上的嫡母,他要敢怎麼著她,他的名聲就要難聽了,所以頂多只能冷著太后。
而太后和太后孃家都不會受到什麼處罰,隔房的她,只要跟太后關係不是那麼親近,再加上到時將皇帝攻略的差不多了,應該不會有什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