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內的採購價格相比於宮外,要貴上不少。
徐妙雲給的採購錢,也都是用宮內的價格來算的。
這一趟代購,楊軒可是賺不少錢。
為此,他還特意買了不少好東西,送給了徐妙雲。
當然,東西都是安慶送去的。
這段日子楊軒都沒有再入宮。
為的就是躲著朱棣。
畢竟剛剛坑了他一次。
而且他還聽說朱棣這幾天大發雷霆。
究其原因是朱棣命解縉修書,後者拿出的成果並沒有達到朱棣的預期。
只是為了完任務而完任務。
如此,朱棣豈能不生氣。
於是這一次為了表明自己的重視,他一口氣派了五個翰林學士擔任總裁,另外還派了二十名翰林院官員為副總裁。
所選之人,皆是飽學之士。
除此之外,朱棣還下了全國動員令,不論身份,不論老少,只要是學識淵博之人,皆可為編撰。
以為這就夠了?
呵,想多了。
為了達到精益求精的目的,還有一種人是朱棣最需要的。
這種人不需要有多好的學識,但,字要寫的漂亮。
要知道,朱棣對於這部書的要求可是集合古今所有知識於一體的。
需要採集大量資料,這些資料都需要有人抄寫。
而這修書,換言之,是一項國家任務。
字跡必須清晰漂亮。
這代表著國家的臉面。
最後,朱棣任命老和尚姚廣孝擔任二把手。
如此大手筆,大動作,解縉就算再遲鈍,也明白了朱棣對這部書的重視。
他收斂了其他小心思,全心全意主持修書工作。
……
楊軒最近的小日子過的很不錯,偶爾和朱高煦、朱高燧相約去城外打獵。
或與安慶去城外的紅楓林轉悠。
朝堂上,朱棣下令在江浙等地建造織造局。
此次鄭和下西洋所攜帶的絲綢大多都是從民間採購的。
經楊軒提醒,朱棣覺得朝廷要有自己穩定的供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