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虔誠的信眾本就讓人吃驚,可是真正到了金光寺的山門,除了一句“臥槽”,顏開實在是找不到更加貼切的形容詞。
這山不像獸神山巍峨綿延,而是一山獨秀。
這時節雖是冬天,可山腳卻古木蒼蒼,樹下綠草如茵,還有各色鮮花盛放。
再看那山腰飄浮著朵朵白雲,像什麼神仙畫家從天庭跑過,信手運筆,輕輕抹在青山之旁,碧空之上。又像從別的什麼仙境飄來的片片銀色的羽毛,若飛,若停,吸之若來,吹之若去。
山頂那耀眼的白,卻被陽光鍍上了一層金色。
山間雲霧山頂雪,很有種巍峨入雲一山帶四季的樣子。
這山的確雄奇險秀,本就令人驚歎,可是天下同樣雄起險秀的山多了。
如果單是山上的秀麗風景,顏開也不會臥槽,主要是他突然想到一句話“奇山多被光頭佔”的話,實在是忍不住“臥槽”了。
當然,如果僅是如此,顏開也不至於連續臥槽了。
且聽我細細道來。
迎面的山門是一座巨大的牌坊建築,正中刻著“閬苑仙境.金光禪院”八個古篆字,兩邊是一副對聯:
上聯:淨地何須掃寶相自莊嚴
下聯:空門不用關眾生任去來
單看這山門,讓人一眼就想到佛門的寶相莊嚴,可是顏開再次讀了一遍那對聯,又是一句“臥槽”,差點瞬間破功笑出來了。
透過牌坊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廣場,廣場的左右兩邊是一溜的高大建築,碩大的廣告牌顯得張揚無比。
左邊建築頂上:楓林晚大酒店
右邊建築頂上:半生緣沐浴城
建築底部是門面房,寫著佛門齋菜的飯店在賣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滷豬、爐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兒、燻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滷什件兒、滷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滷鴨腰兒、燴鴨條、清拌腰絲兒、黃心管兒、滷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滷爛甲魚、抓炒鯉魚……一色兒的油水充足。
這些飯店的門口都支著一個攤子,上面擺著火紙、炮仗、香燭,穿著僧袍的光頭男女正對香客們推銷,就連正對牌坊的那一道五六米寬的上山臺階上,也有無數的僧侶攔著香客兜售。
“來來來,施主這邊請,正宗齋菜……”
“施主,遠來風塵,洗洗澡再上山,佛主更喜歡!”
“上山不上香,佛主心慌慌……”
尼瑪!推銷還帶扭到費的,這也叫寶相自莊嚴?
如果只是這樣,顏開也能理解,和尚尼姑不耕種,他們也要吃飯嘛!
不收點香火錢,吃屎都沒人拉。
可是牌坊中間拉一道鐵門,只留下一道僅容一人透過的小門算什麼?
哦!
這小門當然是賣門票的。
修者一靈石,普通人一銀幣。
難怪連著牌坊,沿著山腳要修那麼高的圍牆,圍牆上還佈置了電網,設定了陣法。
尼瑪,這不就是“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嗎?
攔路搶錢,還大張旗鼓地用籮筐裝著,這叫來去任自由?
顏開悄然感受了一下圍牆上的陣法,很想直接跳進去,可是看了一眼圍牆上那每隔一百米就有的一座瞭望臺,上面有面目兇惡的光頭防守,只得無奈地抹去刻畫在靈石上的陣法,排隊交了門票錢,進入了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