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亦民……你覺得這個人怎麼樣?”
“很專業!”
葉西想了想,又道:“城府很深,看不透。”
能自己打包帶團搞上市運作的牛人,城府但凡淺那麼幾寸,早被血腥的金融圈給吞的渣也不剩。
林白藥之前拜託魚敬宗去查過寧亦民團隊的底細,並沒有發現什麼破綻。
後來又請他繼續查下去,到現在也沒音訊,不知是沒查到問題,還是別的什麼。
但因為葉子的事,他不好再麻煩魚敬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或許只是杞人憂天呢?
“不急,等省裡表態!”林白藥端起碗,喝完豆漿,道:“寧亦民是對的,省裡不可能在溢價上面堅持,最後還要照我們的定價籤協議。”
葉西也是這個判斷,畢竟蘇重數控這個包袱不僅甩出去了,還讓國資委賺了五百萬的利潤,何樂不為?
林白藥站起身,沿著馬路往回走,道:“關於收購資金的交付方式,談的怎麼樣?”
葉西緊跟在身後,道:“我們的預定計劃是,蘇重數控出資五千萬收購星盛10%的股份。按星盛的估值,每股溢價接近五倍。至於收購資金,由省國資委批准,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資金裡劃撥五千萬給蘇重數控,作為此次收購資金的來援。然後,再讓省國資委把手裡持有的49.37%的股份轉讓給星河映象,星河印象作為星盛母公司,再把49.37%的蘇重數控股份無償轉讓給星盛,由此完成星盛對蘇重數控的收購……”
不是林白藥不願意拿一億真金白銀給省裡,而是他手頭現在沒有這麼多的現金,而且生意不是這麼做的。
全拿自己的錢,能做多大的生意?
該騰挪借勢的時候,必須學會把別人的錢拿來給自己用。
所以寧亦民施展財技,透過多達三次的股權交易,在蘇重數控、省國資委、星盛公司、星河映象公司四家之間形成關聯,完成借殼上市的資產置換。
只是這麼操作下來,林白藥節省了一半資金,只用五千多萬就可以達成目的。
“省裡不同意?”
林白藥篤定省國資委不會拒絕,給了他們五百萬的利潤,借用五千萬的資金,應該不算太過分的要求。
至少明面上國資委的國有股增值了,政績有了交待,蘇重數控合併重組了,人民有了交待,順帶還持有了風頭正盛的星盛的股票,業務增長方面也有了交待。
還是那四個字,何樂不為呢?
“省裡基本同意了,但是擔心申報檔案時會受到證監會的質詢,畢竟星盛的五倍溢價沒有足夠的資料支撐……”
林白藥笑道:“這是寧亦民該操心的事,若是搞不定上面,他又有什麼資格當保代呢?”
葉西道:“寧亦民也是這麼說的,他透露星盛借殼上市後會轉型網際網路公司。現在誰不知道網際網路是會下金蛋的雞,沾上網際網路三個字,豬都能飛起來,所以省裡吃了定心丸,基本就同意了。”
“同意是份內的事,還有份內的事,可別讓他們忘了……”
葉西笑道:“林總是指全面收購要約?”
新證券法修訂前,上市公司收購有個很坑爹的規定,就是全面收購要約。
當收購人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達到已發行量的30%時,繼續增持股份的,應當採取以要約方式,向所有股東發出全面收購要約。
意思是一旦星盛收購省國資委持有的蘇重數控49.37%的股份,必須向其他持有法人股和社會流通股的股東們以同樣價格發出收購要約。
蘇重數控的股票掛著ST,早就喪失了流動性,社會股的股東巴不得有人接盤解套,就算有一半人看好重組後的股價,不同意出售,那還有一半人選擇出售,也就是近三千萬股。
林白藥為此要額外的掏出五千餘萬。
這不扯犢子嗎?
所以後來《證券法》修訂時,就改了這一條規定,把強制全面收購要約,變成了收購方自己決定要不要收購,或者主動的部分收購,大大降低了成本,活躍了收購行為。
可在1999年,想要規避這個扯犢子的全面要約收購,必須報請證監會,申請豁免。
豁免的機率極低,寧亦民的能量可以搞定質詢相關的事,但他搞不定這個豁免權。
因此,這個球,溜溜轉轉,又踢給了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