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蘇欣說:“炮艇進入松花江作戰或許是可行的,但問題是炮艇進入松花江時很可能兩岸到處都是鬼子,炮艇有可能深入松花江切斷鬼子補給或封住鬼子退路嗎?”
陳松勇這段時間一直在收集松花江沿岸鬼子的情報,因此他很有信心的說:“蘇廠長,鬼子在松花江兩岸的佈防不嚴密,兵力稀鬆大多是偽軍,岸防工事只有針對游擊隊的炮樓,許多地方連鐵絲網都沒有!”
這是由於松花江長期以來沒有作戰需求造成的。
松花江本身對游擊隊而言就是道天然屏障,因此鬼子的工事、屏障和兵力主要分佈在大橋和渡口上,其它位置幾乎是一片空白。
“我知道!”蘇欣點頭道:“但我們有沒有考慮過鬼子炮兵?我軍的炮艇航行在松花江上可以說是一目瞭然,而且速度並不快最高航速只有11節,萬一要是進入鬼子幾門榴彈炮的射程……咱們這內河艦隊豈不是成了靶子?到時就是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了啊!”
蘇欣這番話讓王學新很意外,就說明她在軍事方面已經更進一步了。
研究所就是需要這樣的人才。
確切的說是需要這樣的人領導,雖說術業有專攻,但領導階層的人就必須同時對軍事和研究都有涉獵,這才能把握住正確的方向。
否則,兵工廠很容易就會生產出一堆看起來高大上卻一點都不實用的裝備。
王學新帶著讚許的目光朝蘇欣點了點頭。
“蘇廠長說的對,炮兵這方面我們的確需要考慮!”王學新說:“因此我們需要增加空地協同!”
王學新指著圖紙上的25噸內河炮艇說道:“鬼子裝備在這艘炮艇上裝備的是九九式81MM口徑的迫擊炮,其最大射程只有2公里!我打算把它換成從毛熊那進口的‘107PM38’型迫擊炮,它的最遠射程能達到6公里,這基本能符合我軍對鬼子沿岸炮兵的反擊需求……”
“團長!”蘇欣一臉疑惑問:“您是說用迫擊炮壓制鬼子有可能佈署在岸邊的榴彈炮?”
蘇欣是研發的裝備的,她知道迫擊炮不僅是射程不如遠端榴彈炮,在精度上也有差距。
因此,用迫擊炮壓制榴彈炮的想法似乎並不現實。
但王學新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回答:“蘇廠長,我們有炮偵雷達,如果把炮偵雷達搬到炮艇上,我們就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鬼子炮兵的位置,而且是準確位置,這時再用迫擊炮覆蓋該位置,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精度的不足!”
蘇欣沒有反對,因為王學新這說法的確是可行的,迫擊炮的精度問題可以由炮偵雷達和數量彌補。
但蘇欣還是有顧慮,她問:“那麼,在射程之外的榴彈炮呢?如果鬼子榴彈炮在6公里外……”
“首先!”王學新說:“敵人榴彈炮在6公里外其炮火也會有延遲不容易命中以11節航速行駛的炮艇!其次,我們有制空權,我們要求炮艇能與戰機直接聯絡並將鬼子炮兵陣地的位置彙報給飛行員!”
然後,就是戰機朝目標發射火箭彈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