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操飛彈”是一次性裝備,他沒有錯的空間也承擔不起猜錯的後果。
這壓力有可能影響他的判斷。
事實果然像王學新猜的那樣。
鬼子在聽說八路軍戰機在西北向攔截“人操飛彈”時一個個都大喜過望。
參謀說:“這說明八路軍艦隊在西北向,這方向距離大連半島近,八路軍戰機一旦燃油不足或是負傷,都可以在岸上降落!他們的飛行員果然還是訓練不足呢!”
參謀最後一句話,指的是八路軍飛行員因為訓練不足很難在航母上降落,艦隊靠近半島陸地就可以在陸地降落同時還可以得到陸地增援。
“中將閣下!”這時通訊兵拿著電報報告道:“宮下大佐請求立即將飛彈集中到西北向!”
豬口敏平皺了皺眉頭陷入猶豫中。
直覺告訴豬口敏平事情或許不會這麼簡單,八路軍明知道用戰機攔截就是暴露自己艦隊的方向,他們為什麼又會這麼做?
然而,不是西北向又是哪個方向呢?
豬口敏平不知道,同時它也沒有偵察的時間。
“零戰”需要節省燃油保護艦隊,而且如果“零戰”跟隨飛彈前出搜尋敵人艦隊,很可能會沒有返回的燃料。
“瑞雲”水上轟炸機的最高時速只有四百多公里,比“人操飛彈”也快不了多少。
在不知道八路軍艦隊的情況下,寧願相信這不是八路軍的陷阱吧!
因為只有這樣,才不用負更大的決策責任。
否則,如果艦隊上上下下都希望攻擊西北向,包括身在“人操飛彈”上的宮下大佐也是如此,最後卻被自己強令改變了方向……萬一猜錯了,就會成為全軍的眾矢之的了!
想到這,豬口敏平就“嗯”了一聲,下令:“命令飛彈部隊,轉向西北!”
這就是指揮官的難處,他們不僅需要超常的判斷力,在關鍵時刻還要能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包括環境和心理壓力。
豬口敏平雖然有了正確的判斷,但他的判斷受了外來因素的影響而下了錯誤的命令。
身在“鎮海”艦上指揮的許渙東並不知鬼子是否上當。
這是由於雷達不夠先進的原因,雷達無法遠端發現鬼子“人操飛彈”。
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碰運氣:假設鬼子已經上當轉向西北,海防團就可以完全不需要考慮“人操飛彈”的攻擊。
在這情況下,海防團就能將剩餘的戰機投入到攻擊鬼子航母上。
隨著許渙東一聲令下,首先發射的是三十餘枚反艦飛彈。
接著二十架“野貓”十架“復仇者”先後從甲板上起飛……
起飛方式就是二戰時常用的方式,一排排在尾部準備好然後密集放飛,這樣可以使戰機在最短時間內在空中集結。
接著,它們就朝鬼子艦隊方向飛去,他們將配合著反艦飛彈一起向鬼子航母發起最後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