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井俊夫一手扶著攔杆一手握著窗簷,努力站直身子回頭看著“飛機炸彈”砸在“長良”號爆起的一團團火焰,感受著爆炸傳來的一陣陣震動,不久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彈藥庫被引爆了,一團火焰像巨浪似的撲了過來迅速將直井俊夫吞沒……直井俊夫直到最後一刻,也不知道擊敗他的不是“飛機炸彈”而是“反艦飛彈”。
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八路軍有這種裝備,而且這種裝備能擊敗帝國海軍。
第一批飛彈之所以能穿過鬼子軍艦的防空網,還有賴俞平的指揮。
原計劃是飛行員應該操控著飛彈抵近目標兩公里左右再開始俯衝。
這是經過幾次試驗後計算的結果,原因是飛彈一旦進入俯衝階段時速就會迅速上升到四百到五百公里。
太早俯衝就意味著飛行員很可能還沒在電視裡看到目標飛彈就已經砸向海面了。
進入兩公里,這距離開始俯衝可以讓飛行員有更多的搜尋目標的時間,同時也能更清楚的在模糊的黑白電視屏裡找到目標。
然而,當時的情況卻鬼子的高射炮在空域中佈下密集的彈霧……高射炮炮彈是在空中炸開的,彈片會在空中到處飛射。
反艦飛彈是經不起這些彈片打的,它十分脆弱且內部控制系統十分密集,隨便一枚彈片穿透切斷幾根電線就能讓飛彈失控。
另外鬼子的軍艦上還有高射機槍,這對反艦飛彈也同樣致命。
俞平認為這樣下去很可能無法對鬼子軍艦造成足夠的傷害,但一時又沒有其它辦法。
關鍵時刻他靈機一動:鬼子的防空炮不是沒有近炸引信嗎?也就是說他們的按設定好的延時引信打的!既然是這樣,如果防空飛彈突然降低高度呢?
於是俞平馬上抓起話筒下令:“全體都有,朝目標俯衝,重複,朝目標俯衝!”
飛行員們雖然不明白俞平為什麼會這麼命令,但都堅定的執行了。
戰局果然像俞平想的那樣,飛彈突然降低了高度就使鬼子的高射炮失去了作用。
確切的說是暫時失去作用,他們需要一點時間調整延時引信。
但這點時間已足以讓飛彈突破其防空網了,再加上俯衝時突然改變了角度速度也加快,這使鬼子的高射機槍和高射機炮也一時沒反應過來。
這其中也有一部份原因是鬼子把這些飛彈當作“飛機”,想當然的以為它們丟擲炸彈後就會再次爬升,於是做好了再次後續“追殺”的準備。
誰想這些“飛機”根本就沒有爬升,而是一個個直接砸向“長良”號當場就把鬼子給打懵了。
八路軍飛行員發出一陣歡呼。
這批進攻算是相當成功,二十枚飛彈被擊毀了七枚,還有四枚沒能命中目標打在海面上,最終有九枚命中鬼子的軍艦,其中五枚打在“長良”號,四枚打在“球磨”號上。
不過這沒什麼區別,只要他們負傷失去了部份戰鬥力,下一批飛彈就好辦了。
不過幾分鐘,當第二批飛彈出現在天空時,鬼子這兩艘軍艦就在劫難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