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航母如果要有對艦攻擊能力,其艦載轟炸機就要能搭載能炸燬軍艦的重磅炸彈,同時需要的還是精準度較高的俯衝轟炸機……否則轟炸機投擲的炸彈幾乎不可能命中大海中的一艘軍艦。
或者,艦載轟炸機能攜帶魚雷,它可以從水線下將軍艦裝甲擊穿從而將其擊沉。
而八路軍的轟炸機都不是俯衝轟炸機,就別說沒有魚雷了,就算是重型航空炸彈也沒有,用的都是小口徑的火箭彈。
火箭彈這玩意就算命中軍艦也不會對其造成什麼傷害,因此鬼子軍艦幾乎可以忽略八路軍戰機的攻擊,即便八路軍掌握了制空權也無濟於事。
這個問題被拋回總部後,首長和參謀長就再次陷入困境。
按常規思維考慮,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缺什麼就生產什麼就可以。
比如缺魚雷、缺航彈,那就把它們生產出來。
但問題是魚雷可不是短時間就能生產出來的,即便以鷹醬的工業水平,其魚雷在開戰初期還有命中目標不會爆炸的問題。
航彈或許技術難度低些,但對飛行員的要求卻很高,同時蚊式轟炸機也無法用俯衝轟炸的方式提升精度……
知道這些後,參謀長甚至都開始懷疑計劃本身了。
“首長!”參謀長說:“打奉天……我們的步子邁得是不是大了點?存在這麼多困難沒解決,強行打的話是不是不太現實?”
首長微微點頭,他也有類似的想法,只不過首長不是個輕易放棄的人,他回答道:“再多考慮考慮,看還有沒有其它辦法!”
這個“其它辦法”其實一直都有。
王學新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只是因為關係重大同時他也不確定能否成功,因此不敢輕易上報。
他首先是召集了研究員開了個會,問問之前說的將防空系統搬上戰機的計劃是否行得通。
得到的答桉讓王學新很欣慰。
“計算機方面問題不大!”陳杰風報告道:“電晶體計算機的體積和重量只有電子管的一百分之一左右,也就是電子管防空系統需要20輛汽車,估計電晶體計算機只需要五分之一汽車車廂那麼大就差不多了!這個體積和重量依舊超標,但電晶體計算機的速度卻是電子管計算機的100倍,如果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改變演算法犧牲一些速度,再加上耗電量比電子管小得多,最終有可能將防空系統的體積和重量縮減到與舊款測距儀差不多大小!”
說舊款測距儀王學新就懂了,就是冰箱大小。
這大小和重量對步兵來說或許無法接受,但對戰機而言卻在可承受範圍。
“雷達方面也沒有問題!”蘇禮國報告道:“我們的情況與計算機類似,採用電晶體後不但其本身的體積大幅縮小,其效率還要比電子管高得多,因此雷達探測距離會比電子管雷達更遠,精度也更高,如果我們只要十公里的探測距離,同時又不要求旋轉的天線,體積同樣能縮小到可承受範圍!”
這不是說這時代技術先進,而是王學新的要求很低,只要求能探測10公里。
要知道鷹醬生產出的首款響尾蛇導彈其射程就有18公里,雷達探測距離能到30公里以上,而王學新只要求雷達探測距離10公里。
不過這要求雖說低,但對這時期的空戰是完全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