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T44戰場表現的確不如T34,但它的後續型號T54是在T44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而T54就是華夏用了幾十年的坦克……五對負重輪59中。
之前王學新也考慮過鷹醬的坦克,比如是不是要與鷹醬交易購買「謝爾曼」坦克的生產線。
說實話從效能上說鷹醬坦克更有優勢,最突出的就是發動機壽命和機動性。
但坦克這東西是有延續性的,過幾年鷹醬跟華夏成敵人是不是就中斷了?
零件或發動機如果無法實現自產是不是就拿不到了?蝊
於是就要推倒重來了?
所以,王學新最終還是決定走毛熊路線。
那什麼重坦、什麼T44,王學新其實都沒打算要,他想依靠太原兵工廠的實力自己整出T54也就是59中。
其實也不能說是59中。
二戰時期的坦克炮普通用的是線膛炮。
線膛炮打得遠也打得準符合這時期坦克炮的定位。
但王學新卻知道線膛炮最終會被滑膛炮淘汰……蝊
滑膛炮的優點是不用刻膛線所以造價低廉,同時炮彈的動彈因為沒有被膛線消耗掉所以穿甲能力強。
缺點是因為沒有膛線炮彈不會旋轉無法在空中穩定飛行,於是射程和精度都比線膛炮差很多。
然而,射程和精度這方面可以在炮彈上做文章,炮彈在空中無法穩定飛行,發明一種帶尾翼的穿甲彈不就行了?
也就是所謂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這樣一來滑膛炮就包攬了所有的優點:造價低廉、壽命長、打得遠打得準穿甲能力還強!
反而是線膛炮因為有膛線很難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變得一無是處。
到了現代時滑膛炮還可以發射炮射導彈……八路軍現在不就在發展導彈麼?為坦克配上一種炮射導彈也不是不可能!蝊
既然如此,王學新都知道未來的趨勢是滑膛炮知道滑膛炮有諸多好處,現在要發展坦克又怎麼會浪費時間和金錢去生產線膛炮?
這玩意是要在炮管內刻膛線……那不是吃飽了撐著嗎?
王學新很肯定的對萊蒙洛科夫說:「你們只管把生產線賣給我們,其它的由我們自己負責!」
「那就好!」萊蒙洛科夫如釋重負的說:「那就說定了,團長同志!T44生產線加M30生產線,換五臺炮偵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