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戰術是針對八路軍連發步槍的射程和射速制定的。
寧傑是這麼想的,既然八路軍連發步槍射速高而且射程達到300米左右,那麼在50米到300這肯定無法與其競爭,與它作戰想要取得優勢,要麼與其足夠近,近到50米以內,要麼足夠遠,遠到300米左右。
近到50米以內就是“近戰”,寧傑認為在這距離上盒子炮的射速、威力和便利性都不輸於敵人的連發步槍,其中便利性更是有過之無不及。
遠到300米左右就是“遠打”,這就不用多說了,用步槍與敵人拉開距離,盡最大的可能發揮步槍遠射程的優點弱化八路軍連發步槍火力的優勢……如果八路軍連發步槍的射程只有300米,在這距離上即便其射速快但沒準頭,壓制的效果同樣會是低水平。
在大同的巷戰上,寧傑是把這兩部份結合在一起:
他組織了全部裝備盒子炮和手榴彈的手槍隊進入街道兩側的民舍內分散防禦,八路軍如果要往前推進,就必須一間一間民舍的爭奪……在民舍內,連發步槍與20響的盒子炮相比還真不一定有優勢。
另一方面,他用重點防禦直線距離達300米及以上的街道路段……一條街,旦凡有超過三百米距離的都佈設上沙袋,並佈署機槍、步槍、迫擊炮,民房內還增設神槍手。
這是沈泉完全沒想到的。
別說他沒想到,就連李雲龍、王學新都沒想到。
結果是所有人都認為最難打的兩個大隊的關東軍,二十分鐘左右就差不多打得全軍覆沒了,而且一營只付出極小的代價。
所有人認為不值一提的偽軍……卻打得十分艱難,沈泉指揮著部隊打到現在才只佔領了兩條街卻已經傷亡七十餘人。
再這麼打下去,只怕把二營全部都撂在這也拿不下這個偽華北治安軍。
好在這時獨立團主力已經趕到並從三面對大同發起猛攻,而且三面都有坦克……李雲龍從鋼鐵廠出發時就帶著三十輛坦克,這時恰好每面十輛。
那坦克威風凜凜的從城牆缺口處闖進來,對著守在城牆處的敵人就是一頓瘋狂的火力輸出。
沈泉乘著這時就衝著對面的偽軍大喊:“第23團的同志,華夏人不打華夏人,我們把東面放開了,你們趕緊撤吧!”
寧傑馬上就意識到大勢已去了。
因為不管他再怎麼“近戰遠打”,在面對八路軍的坦克時都是無可奈何的。
更何況……
鬼子都已經被打得差不多了,咱們華夏人自個在城裡拼個什麼勁呢?
替鬼子守著城然後再交給鬼子嗎?
想到這,寧傑就下令:“撤!”
然後就帶著部隊像潮水一樣往東面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