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拉5”,零戰其實有兩點優勢。
一是大航程,這勿庸置疑。
二是機動速度……機動速度並非飛行速度,而是做各種戰術動作比如大角度機動的反應速度。
“零戰”因為機身輕重量小,因此機動速度比其它戰機好得多,即便是“拉5”也是如此。
簡單的說,就是“零戰”更靈活。
再加上鬼子飛行員個個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於是在這種“拉5”對陣“零戰”的空戰中,雙方都很難形成碾壓式的優勢:
“拉5”雖然機動速度慢而且飛行員素質較差,但優點是速度快,飛行員只需要無腦保持高速飛行,鬼子飛行員就幾乎沒有瞄準時間……想追上“拉5”或是瞄準,“拉5”嗖的一下就飛出機槍的有效射程了。
“零戰”雖然速度慢,但得益於機動速度和飛行員的素質,它們可以在空中做各種高難度的機動動作,“拉5”想瞄準它們,卻發現面前的“零戰”像一隻只靈活的兔子,忽而左忽而右,忽而在空中打滾急迅直墜,讓訓練不足的八路軍飛行員無所適從。
尤其“拉5”還為了保持速度採用“俯衝射擊”的戰術,於是瞄準的反應時間同樣不長,結果也是很難命中“零戰”。
如果繼續這樣打下去,那就是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都不會有多大的戰果。
不過打到最後應該是“零戰”獲勝,因為它們有超長的航程,只需要利用這一點就有可能拖死“拉5”。
但那只是“有可能”,在這方面王學新其實有準備。
然而現在就不一樣了……
雷勁松下令攻擊鬼子飛彈而鬼子卻不得不保護飛彈。
戰場形勢從此發生轉變。
原本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的“零戰”,一旦實施“保護飛彈”的任務就像是被綁住了手腳必須圍著“飛彈”轉。
於是“零戰”就毫無靈活性可言,同時如果在“飛彈”周圍轉的話也沒有太多的機動空間……“零戰”在做機動時必須考慮是否會與密集飛行的“飛彈”相撞的問題。
反觀八路軍的“拉5”,優勢在這時就體現出來了。
其實不應該說優勢,而是“零戰”失去靈活性更容易被瞄準,同時敵機與“飛彈”密集扎堆,“拉5”一梭子彈下去,“瞎貓撞到死老鼠”的機率就大得多。
一架“拉5”從空中俯衝下來,它瞄準的是一枚飛彈,可就在它打出子彈射向目標時,突然一架“零戰”闖入機槍的射擊範圍,飛行員不假思索的略一調整角度就將射向轉到了“零戰”上,只聽“噠噠噠”的一陣脆響,“零戰”的鋁合金機翼立時就被打得到處都是彈孔,它沒有當時墜毀,而是在空中搖搖晃晃的繼續飛行一陣,突然間半個機翼沿著彈孔處斷裂接著失去平衡從空中栽下……
“零戰”的機翼結構存在嚴重缺陷,再加上它使用的是超輕的鋁合金材料,這種材料硬而脆,在低空高速飛行時本身就容易解體(低空空氣密度大阻力更大),更別說在機翼被擊傷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