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只是因為八路軍的情報人員遍佈天下,更因為八路軍掌握了制空權。
“拉5”在鋼鐵廠周圍空域全面鋪開,使八路軍可以輕鬆的觀察到鬼子每支軍隊的調動。
反觀鬼子……他們原本十分依賴空中偵察,其在民間的情報人員肯定比不上八路軍,鬼子只能依靠空中偵察的優勢扭轉民間偵察的逆勢。
但是現在,鬼子就連空中偵察也沒有了,於是整場戰役幾乎就是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獨立團都已經打到寧北線並繼續往東推進,岡村寧次那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依舊下著錯誤的命令。
王學新在看到鬼子做出的反應時就放心了,因為這說明鬼子沒能得到充足的情報按部就班的用老方法老戰術進行應對,尤其還用老眼光看八路軍的這次突襲。
這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鬼子那死腦筋,他們的戰術一旦定型,在戰場上就會不加思索的一遍一遍又一遍的重複使用,就算撞了頭破血流,他們也會把它解釋為“作戰部隊不夠勇敢”。
這一點與毛熊有些相似,鬼子同樣也是講“精神勝利法”的軍隊,只不過他們的精神是所謂的“武士道”。
王學新沒有遲疑,他下令道:“四營留下一個連駐守火車站,其它部隊趕往南武村一帶,務必全殲鬼子增援部隊!”
“是!”陳松勇接到這個命令時雖然嘴裡應著手上動作也沒停,但傳達命令時心裡卻在猶疑。
陳松勇猶疑的點,是鬼子的增援部隊有一個大隊,而四營如果留下一個連駐守火車站,前往南武村的就只有兩個連。
一個大隊的鬼子有上千人,八路軍兩個連只三百多人。
雖說八路軍裝備有連發步槍和半履帶汽車,但這兵力對比有些懸殊吧?
要知道不久前,鬼子一個大隊可是能頂得上八路軍三個團的!
不過陳松勇想歸想,最終還是按王學新的想法把命令傳達了下去。
不久之後陳松勇就知道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多餘得離譜……這兩個連打鬼子一個大隊相當輕鬆,甚至其傷亡都可以忽略不計。
原因是南武村前後二十餘里地勢平坦十分適合半履帶汽車機動作戰,八路軍兩個連沒有對鬼子這個大隊發起直接進攻,而是在公路兩側一左一右的伴隨前進。
這就像蒙古騎兵對敵人步兵的“放風箏”戰術,敵人因為是步兵行動速度較慢,對騎兵時就會形成甩又甩不掉,打又打不到的尷尬局面。
如果僅從射程來說,鬼子的拉栓式步槍射程比八路軍的連發步槍要遠,所以不應該會“打不到”。
問題在於八路軍開的是半履帶汽車,它的裝甲防炮彈也許不行,但擋住子彈卻不在話下。
於是,在鬼子的行軍過程中,半履帶裝甲車時不時的靠近鬼子隊伍用連發步槍來一波瘋狂的輸出,接著在鬼子組織人手追上來時又逃遠了。
這戰術打得鬼子氣得“哇哇”亂叫卻又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