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勇習慣性的應了聲“是”,正要轉身時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回過頭來不解的望向王學新:“團長,可是……我們不是沒‘高火’嗎?”
確切的說不是沒高火,而是這段時間從三家店往北的運輸線十分繁忙,他們首先得保證連發步槍和彈藥的充足,其次就是反攻部隊所需的彈藥。
另外還需要大量的燃油……八路軍的油田是在延長,燃油往北運也需要佔用三家店到大青山的這條剛建立起來不久的運輸線。
這燃油需要的量可就大了,先不說這第二航空隊需要的航空燃油還有汽車運輸需要的汽油,另外還有機械化部隊、坦克部隊以及機床生產汽車發動機的燃油……全都得從這條線運。
因為八路軍的運輸方式比較落後,運送這些東西已經讓運輸部隊沒日沒夜的趕了,所以基本不可能再運輸“高火”。
其實不只是運輸方面存在問題。
延長油田那邊的產油量也因為八路軍的工業化而大呼受不了。
原本延長油田的產油量一個月只有幾百公斤……八路軍全軍都沒有多少能用油,生產這些油也夠用了。
這時是八路軍不生產,因為沒有需求。
但王學新突然來了個工業化,不是這裡織布機就是那裡軍工裝置,甚至連“拉5”這飛機生產線就建起來了,這油肯定不夠用。
於是油田就大規模的投入人力物力進行生產。
然而,即便是這樣石油還是不夠用……而且生產石油的裝置也十分簡陋,這時即便再投入人力物力也無法提高產量了。
好在這時從清華大學地學系調來了一個人,在他的主持下,一口又一口的高產油井被打出,甚至還打出了一口產天然氣的井,然後延長油田的產油量就以每月上千噸計了。
(注:這與史實有出入,史上延長油井因為沒有需求,因此整個抗戰時期才產油三千多噸)
王學新這邊不知道這些,是因為他的眼睛只盯著前方的軍工和工業發展,後方的艱辛……王學新說實話也顧不上來。
總之,八路軍能發展到今天這程度,跟所有人的努力都是分不開的,不僅僅是王學新的功勞。
陳松勇見王學新沒回答,就期待的問了聲:“團長,難道我們就要有‘高火’了?”
王學新搖了搖頭,“高火”在運城想要有並不困難,但在大青山要有就沒那麼容易了。
陳松勇眼裡閃過一絲失望,接著又問:“團長,那……咱們把發射架架起來做什麼?”
王學新只是回了一句:“我們知道沒有‘高火’,可鬼子不知道!”
陳松勇“哦”了一聲,然後就不再說什麼了。
不久,“高火”就在鋼鐵廠後方幾里處架設起來,而且還做了偽裝,只不過偽裝不是很明顯,只用樹枝草皮之類的稍微蓋了下,但整個斜聳上天空的姿態卻很明顯。
這是王學新做假做出經驗了。
他知道如果要騙倒鬼子,偽裝做得太好也不行,做得太好了鬼子的飛行員發現不了。
偽裝做得太差也不行,做得太差會讓鬼子起疑。
另外,王學新還讓獨立團把鋼鐵廠機場加強了下,接著又讓幾架“拉5”到這臨時機場去“中轉”了下。
王學新這些小動作在常人眼裡看來並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