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的確知道該怎麼做。
顯而易見,第二航空隊與第一航空隊有些習慣不能一樣。
第一航空隊使用的是鷹醬的戰機,那些戰機發動機的壽命少說也有幾百小時,這樣的戰機考慮的就是長期使用。
而第二航空隊使用的是毛熊的戰機,發動機的壽命勉強只能達到50小時。
這樣的戰機當然沒必要用飛行員以生命為代價去拯救,甚至在使用它時還應“簡單粗暴”……發動機的壽命只有50小時,其它部件的壽命絕大多數都比發動機的壽命高,那麼還需要有“保護戰機”小心翼翼的使用嗎?
花了大力氣保護戰機,或者在戰鬥中輕易不敢高速或過載飛行,最終的結果就是其它部件完好的而發動機已經報廢了。
這時難道還為戰機更換髮動機?
“拉5”是基本沒有更換髮動機的必要的。
因為它是木製機身,發動機的造價佔據飛機造價的大部份,為一架“拉5”更換一個發動機還不如重新生產一架嶄新的戰機。
另一方面,按照八路軍與毛熊的買賣協議,不遠的將來華夏就將擁有自己的“拉5”生產線,也就是說八路軍自己能生產這種飛機。
那麼,八路軍是不是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放手使用這款戰機?
因此,在第一批飛行員調到砥石坡的時候,俞平最先教他們的不是飛行技術,而是如何跳傘如何在關鍵時候拋棄戰機保護自己。
這科目在鷹醬那是很少學習的。
這並不是鷹醬捨不得飛機,事實上他們也覺得飛行員比飛機重要。
鷹醬之所以很少讓飛行員學習跳傘,是因為他們的飛機故障率較低……故障率較低就意味著飛行員因為非戰鬥原因需要跳傘的情況很少,而如果因為戰鬥原因跳傘尤其戰鬥場所還是太平洋上空,飛行員跳傘後的生還機率就太低太低了,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尤其到了中後期,鬼子飛行員被打急眼了,戰機會攻擊跳傘的鷹醬飛行員。
第一批調到砥石坡的飛行員一共有50人,加上俞平這些老飛行員就有60人。
在跳傘訓練的同時,飛行訓練緊接著就展開了。
訓練科目是王學新、俞平和費拉德洛夫共同制定的。
在這方面王學新和俞平已經取得了共識,就是在訓練方向上,應該保持快打快撤以儲存飛行員為主的作戰方式。
但費拉德洛夫卻持不同意見。
“營長同志!”費拉德洛夫說:“我承認你對‘拉5’有一定的瞭解,而且改進方案也是正確的。然而,在作戰方面我認為這就不是一種明智的作法,你知道‘拉5’的發動機壽命是多久嗎?”
“知道!”王學新回答:“50小時左右!”
“是的!”費拉德洛夫說:“它的壽命只有他媽的50小時,確切的說50小時不到,因為在30小時左右我們就要大修一次。在這情況下,如果採用你說的戰術,也就是快打快撤,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