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和李雲龍討論了許多方案,包括在民間設定預警情報人員和電臺這樣的方案,但是最終都一一被否定了。
在百姓中設定情報人員不是不可以,畢竟百姓人多,平時跟百姓一樣該幹啥就幹啥,只在發現敵機時用最快的速度把訊息傳給八路軍就可以,暴露的可能性小同時也是可行的。
問題在於這樣一來就意味著原有的打入敵人內部的情報人員全都不能用,需要另外設定一批情報人員,而且人數還不能少……此時自鄭州、西安一線以南幾乎都是頑軍控制的區域,僅僅只是這條線就有五百多公里。
五百公里聽起來似乎不多,但要保證能看到飛過的敵人轟炸機,每十公里設一個點配一部電臺要不要?
這就要五十部電臺。
何況這只是兩軍交界處的一條線,在這條線看到鬼子飛機就只有幾分鐘的預警,想要有二十分鐘的預警就還得往外推,越往外推距離就大,需要的情報人員和電臺就越多。
這麼多情報人員和電臺……先不說八路軍配不配得起。
其實真要配的話,咬著牙也能配得起,畢竟這關係到八路軍航空隊,是頭等大事。
重點這是在頑軍地界,電臺傳輸的訊號還能被追蹤,頑軍要是發現八路軍在其內部設定預警點掌握這規律,只要在鬼子飛機出現時追蹤訊號……那就是一抓一大批。
相比起來,八路軍對鬼子的預警反而容易得多。
原因是鬼子對山區基本沒有控制權,八路軍在呂梁山一線設定的預警點安全可靠,甚至打入偽軍內部的情報人員也更靈活更輕鬆……偽軍不像頑軍那麼專業,頑軍是常年與八路軍作戰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成熟的一套反情報系統,偽軍不是流氓就是土匪,正規些的也只是戰敗的降兵,在反情報方面沒有多少手段和經驗。
除此之外,偽軍中甚至還有許多人明裡暗裡幫助情報人員或是對情報人員的異常動作視而不見……畢竟都是華夏人,大家心裡都明白幫助鬼子對自己不會有什麼好事,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裝作沒看見是最好的選擇,兩頭都不得罪才能活久一些。
這就造成一個結果:在合作抗戰時期,對付自己人比對付敵人還困難,這隻能說是一種諷刺。
幾個人討論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沒有結果,最終達成的共識,就是隻能建議總部從幾方面同時著手,在保障情報人員生命安全的基礎上,盡一切努力做好預警工作。
但話是這麼說,王學新卻對這個共識並不滿意。
因為他知道機場預警可不是開玩笑的,只是“盡一切努力”遠遠不夠,飛機是一方面,這只是錢的問題還可以解決,大不了就再給鷹醬一些技術換裝備。
更重要的是飛行員……八路軍這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是招兵買馬又是“坑蒙拐騙”的,好不容易才湊足了這一百多名飛行員,這要是讓鬼子一次轟炸給端了,再想找一批飛行員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然而,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把機場搬到其它位置?
最後不要這麼做,耗費的人力物力還是小事,重點在於八路軍設定這個機場甚至組建航空隊的目的就是為了協助運城防禦。
八路軍不是沒有安全的機場,而是如果設定在大後方距離運城太遠,就失去了意義……運城一丟沒了銅礦、鐵礦,八路軍用不了多久就會再次回到人均十發子彈的時代,那時有飛機也沒啥用了。
向鷹醬買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