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見尚之不願意就這麼撤退。
或者也可以說,這是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給他的壓力。
高見尚之知道,如果就這麼回去的話,等待他的將會是免職、處分甚至是問罪。
高見尚之不想是這個結果,於是他就應該要拿到些戰果,這樣回去才能有所交待。
想到這,高見尚之就咬咬牙,下令道:“我們先摧毀敵人防空火力,從周邊進攻!”
“是!”其它人應了聲,然後開始尋找自己的目標。
高尚見之的戰術是正確的,對付這種地面防空機槍就應該從周邊往中心清除。
原因是高射機槍的射程有限,只有一千多米。
如果戰機從中心清除,就會將自身置於所有高射機槍的打擊範圍內。
但如果從周邊開始清除,至少就有一半的高機超出了射程範圍,於是戰機就能從容應對。
然而,戰術上是正確的卻並不代表戰略上是正確的。
從戰略角度看,八路軍當然更希望偵察機會將目標轉向高射機槍而不是坦克。
高射機槍能值幾個錢?
坦克值多少錢?
偵察機又值多少錢?
鬼子要是用偵察機換坦克還有意義,但是用偵察機換高射機槍……那就是腦子進水了!
更何況,毛熊的高射機槍安全性還出奇的高,鬼子偵察機如果不是一枚炸彈下來正中高機還不一定能把它炸壞。
因此八路軍也樂於奉陪,戰士們甚至又用起了土方法防空,也就是將捷克機槍架在肩膀上朝天發射。
來自地面的那子彈就像是在空中織起了一張網,將一架架俯衝下來的飛機網住使其無法逃脫。
鬼子也被這陣仗給嚇住了,他們從來都不知道八路軍還能有這樣的火力,沒多久又損失了兩架偵察機,就連高見尚之的座機也被擊傷冒出了一點黑煙。
無奈,高見尚之只能下令撤退。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匆忙間高見尚之又走錯了地方……它帶領著機群一頭扎進了龍鳳坪上空,那裡正有兩個高炮連7門高射炮。
一陣轟響之後,剩餘的五架偵察機又被打掉了三架,被擊落的飛機中也包括高見尚之……他的飛機負傷冒著黑煙,速度變慢在隊尾,於是就成了高炮很好的目標。
戰士們當即發出一陣歡呼,有許多坦克車長都探出頭來使勁的揮動著帽子。
騎著馬的李雲龍追上來,衝著挎子上的王學新大喊:“小東北,他孃的咱們還真打下鬼子飛機啦,你啥時候也把這種能打飛機的機槍和炮給整出來!這些玩意才夠勁!”
王學新一臉無奈,這高射炮和高射機槍可不是說整就整的吧,它們可不像步槍,人家那都是大口徑的,然後還有配套的彈藥……
這得多少生產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