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員的問題好解決,就是把部隊裡能開汽車的一古腦兒的調來。
能開汽車自然就會有手腳的協調性,另外還有駕駛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習慣……這些使他們能更快的學會駕駛坦克。
最麻煩的就是炮手。
八路軍都沒幾門炮,所以會開炮的戰士並不多。
獨立團的確有些炮手,但如果把他們全調來那火箭炮營就沒人了。
考慮了一番,王學新決定主要從部隊的班、排長中抽調,然後再加入一些五零小炮的射手。
從班、排長中抽調,是因為王學新知道毛熊的坦克大多是由炮手兼任車長,所以他們同時需要操炮和指揮能力……如果沒有操炮能力,有指揮能力也行,大不了學習一下怎麼使用火炮。
後來王學新才知道,這些毛熊坦克不是“大多”而是“所有”都是由炮手兼任車長。
(注:前期的t34由於炮塔小,只能容納四乘員,所以車長由炮手兼任,其與t26相比只是多了一名裝填手)
根據這些原則,一個個坦克乘員就從獨立團的名單裡挑出來了。
全營坦克乘員190人,王學新挑了250人。
這250人不僅是為了優勝劣汰,更是為坦克乘員準備後補……萬一有坦克兵在戰鬥中因傷病無法戰鬥,就需要後補乘員補充保證持戰鬥力。
接著王學新認為至少還需要三個步兵連一個工兵連。
步兵連是作為伴隨步兵,工兵連則是在坦克前方修路搭橋乃至排雷。
這時王學新又為難了,要是這麼一整,這四個連少說又要五百人,加上坦克乘員那就是750人。
整個獨立團只有一千七百多人,這麼一抽就將近抽掉一半,可不就要把獨立團給抽空了。
因此王學新就給總部打了個電話,報告道:“參謀長,我這兵源不足啊!”
參謀長一聽,這坦克營需要七百多人,也被嚇了一跳。
參謀長雖然在毛熊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但他學習時更早而毛熊坦克戰術發展時間較遲,所以他也不知道這坦克營要怎麼弄。
(注:毛熊坦克戰術發展較遲,其一直執迷於騎兵戰術,直到1932年才組建第一個裝甲軍,而參謀長1930年畢業)
參謀長馬上把這事向首長報告:“首長,小東北組建坦克營,需要三個步兵連和一個工兵連,而且要求有經驗的老兵。您看……”
首長聞言不由皺起了眉頭,這時候八路軍剛經歷了百團大戰和側翼防禦戰,老兵損失不少。
同時,又因為受封鎖的困難時期,新補充的兵源又不多。
兵力上原本就捉襟見肘,此時突然要求四個連的老兵……一時還真不知道從哪裡調。
其實也不是不知道從哪裡調,四十幾萬人的部隊,調四個連的老兵還是能做到的。
問題就是許多團一級的編制打到現在已不足一千人甚至只有幾百人。
這時候如果再從他們中抽調出四個連,這編制只怕就要直接撤銷了。
想了想,首長就說道:“工兵連好辦,三家店不是有一個工兵營嘛?三個連的老兵……把陳福軍那個警衛連調過去,其它的再讓他們自己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