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他把玩著工兵鍬時發現這玩意處於摺疊狀態用手抓著摺疊的鍬柄就跟一面盾牌似的。
這要是隻有盾牌,在戰場上就沒多大用處,因為它只能防不能攻。
但偵察連還人手一把盒子炮……而且還是二十響的。
二十響的盒子炮意味著啥?
那就是刺出二十刀,而且還是誰都擋不住的二十刀。
要是偵察連裡每人都隨心所欲的刺出二十刀,一百多人就是刺刀兩千多刀……哪隊鬼子能擋得住這肉搏?
和尚這傢伙,別看他打仗方面憨憨的,但在手腳及攻防上卻是很能琢磨。
沒用多久,和尚就琢磨出一套近身戰術:
總體依舊採用三三制,只不過是倒三角,也就是前二後一……肉搏時通常都是用這種陣形,因為第一波殺傷面大。
前方兩人的操作步驟是這樣的:
用最快的速度把衝鋒機關槍子彈打完給鬼子一波傷害……衝鋒機關槍這東西雖說火力持續性強,但它在近戰中也有穿透力不足的弱點,兩名鬼子一前一後的往前衝,衝鋒槍子彈一口氣全打出去也只能打死前面一個,對後方鬼子基本沒傷害。
因此,衝鋒槍在近戰時更適合在前方掃出一個扇面,也就是平均輸出將前排的鬼子打倒。
在衝鋒槍子彈打完後,前方兩人就需要一點時間取工兵鍬及盒子炮,這時後方一人就前出用衝鋒機關槍實施掩護。
接著兩人就換成一手持“盾”一手持盒子炮迎戰。
鬼子刺刀扎來,戰士們就可以用“盾”擋、架、拔……這一套自然也是和尚教的,這傢伙把少林寺學來的功夫融入到這裡頭去了,說白了就是刀盾的招式。
先用“盾”將敵人刺刀擋開後,另一手的盒子炮同時對準鬼子,一扣扳機“砰”的一聲,鬼子只一個照面就非死即傷。
和尚最喜歡的就是將手槍對準鬼子的腦袋,確切的說是兩眼間的前額扣動扳機。
和尚是這麼形容的:“這麼打,鬼子就知道末日到了,俺就是讓他清楚的看著自個死,莫名其妙稀裡糊塗的死豈不是便宜了鬼子?”
王學新不知道和尚這說的對不對,不過被和尚這麼打死的鬼子個個都是雙眼圓睜死不瞑目,而且腦漿迸裂死狀極慘。
王學新這邊就沒那麼幸運了,他手拿盒子炮連著放倒三名鬼子。
但鬼子沿著斜面下衝的速度很快,不等王學新來得及扣動扳機刺刀已經到面前。
王學新側身一讓,刺刀“哧”的一聲從手臂一側劃過,棉衣被劃出一個長條形開口還帶起了一塊血肉,生疼生疼的。
緊接著另一名鬼子的刺刀又殺了過來……鬼子拼刺刀也不是單幹,而是會互相配合,這讓王學新避無可避,即便開槍也來不及。
危急時刻,劉大作(唱戲的武生)兩步搶了上來狠狠的一刀劈了上去……
近身肉搏有時就是這樣,手裡一把大刀或許比盒子炮更管用。
因為盒子炮朝敵人打上幾槍,敵人只是身體晃了晃,短時間內依舊有能力將刺刀扎進你的胸膛。
所以王學新認為和尚用工兵鍬當盾的戰術值得學習,因為那就是一種攻防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