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樹德的目光在他們身上轉來轉去,最後一絲耐心耗盡,不太想和他們再說些場面話了。
因為這些所謂的故人之後不值得他紆尊降貴,不值得他投入感情。
就在這個時候,可敦城巡檢使渾釋之說話了:“陛下,臣聞磧北諸部各有夷離堇,多者管兵萬人,少則兩三千。定期操演、整訓,如臂使指。臣以為,磧南諸部亦可仿其舊例,重新整頓,以為國之干城。”
此言一出,其他幾人神色不一。
這倒不是他們有什麼反意,其實是本能在作祟。誰不想當軍閥?誰不想把持著更多的人丁、牛羊?
草原就這德性。
漢地軍閥尚知互相吞併,草原酋豪就不想麼?一樣啊。
渾釋之把話挑明之後,事情便走到了最終一步:怎麼辦?答應還是不答應?答應的話,是不是還可以討價還價一番?
“渾卿真是妙人。”邵樹德笑了笑,起身敬了他一碗酒,道:“滿飲此杯。”
渾釋之接過酒碗,一飲而盡。
邵樹德倒揹著雙手,在幾位酋豪面前慢慢踱步。
他的腳步很輕,卻又晨鐘暮鼓般敲在幾人心頭。
“你等——”他清了清嗓子,說道。
眾人豎起耳朵。
“回去後,清點一下戶口、牛羊。”邵樹德繼續說道:“分一分家吧。你們自己分,好好分,若分得不好,朕來替你們分,明白嗎?”
幾人印證了心中不安的猜測,盡皆暗歎,拖了這麼久,是真逃不過去了。
“臣遵旨。”幾人陸陸續續表態。
情願嗎?當然不情願了。
但公然對抗朝廷的代價是什麼,這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建文神武無上皇帝”這個尊號是諸部共上,黑城子國人會議也非常正規,今上在草原上的地位,說實話比很多所謂的大汗還要正統。
他們打小就聽父輩說起征戰的往事,對無上皇帝的敬畏深入骨髓。有年紀稍長的,甚至還趕上了統一天下的尾巴,見識過大夏禁軍一往無前的勇武,真沒太多抵抗的勇氣。
說難聽點,若此時站在他們面前的是太子,他們可能都要討價還價,但面對“面善心黑”的無上皇帝,沒人敢公然對抗,因為他實在太耀眼了,不是人力所能敵。
所以——還能怎麼辦?
大部落變成中等部落,中等部落再變成小部落,幾代人下去,陰山、燕北諸部與磧北部落可能就沒什麼差別了。
分完家產的兄弟之間,可不一定是一條心,這是明擺著的事情。
而且,這事還沒法正面硬扛。大家都有子孫,沒有繼承權的孩子們知道聖人下達了“推恩令”,會是什麼態度?必然欣喜若狂了。
草原與漢地不同,可汗的叔伯兄弟、兒子孫子都要領兵或出任官職的,他們各有班底、各有支持者。如果沒繼承權也就罷了,不做他想。可現在聖人告訴你,部落可以分家,你們也有可能取得繼承權,朝廷支援他們。
你看,內部人心也被搞亂了,嚴重的都不用分家,直接分裂了好嘛?
推恩令是千古陽謀,所有人都看得穿,但就是破不了。它考驗的不是你有多少戶口、兵甲、戰馬,而是人心。
無解!
聽到眾人同意的表態後,邵樹德也沒什麼欣喜的神色。
他這一輩子,滅掉的部落太多了,想怎麼弄怎麼弄,誰敢反?
又為子孫後代清理了一遍棘刺。他能做的,也就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