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之前,看了看僧舍。
上百名孔武有力的僧人剛剛訓練完回來,將各種鋒利的器械掛到架子上,然後列著隊做晚課。
又是一番震撼。
以前聽聞于闐國主李聖天身邊的五十僧兵皆有以一當十之能,覺得頗有誇大,如今看來,或許是真的?
喝完一盞茶後,二人告辭離開,出了同光寺。
陰沉的暮色下,他們看著坐落在皚皚白雪之中的寺廟,飛簷峭壁、寶相莊嚴。再回想起寺院的莊客,即便是蕃胡之眾,也開始學習漢家語言,並被牢牢地管束、組織了起來。
西域的變化,在一點一滴地生成。假以時日,定然會天翻地覆。
******
臘八節後,雪又大了起來。
邵樹德無奈,只能停在焉耆,準備就地過年。
也幸好這個地方發展了一年,稍稍有了些底子,且作為重要的後勤轉運中心,存有大量糧草,不然還是得冒雪趕路。
十二月初十,他召見了焉耆府大大小小的官員:新任焉耆尹蕭處謙、少尹朱延壽、司錄參軍事王棟、功曹參軍事牛知業、焉耆令張仁願等人。
蕭處謙是原滄州刺史。王師攻取滄景鎮時,他就上任了,替朝廷穩著當地的局面。此番調任焉耆尹,仕途被很多人看好。
朱延壽無需多說,淮南降將。龍虎軍沒了後,他被安排了焉耆少尹之職,屬於“軍轉幹部”。你可以認為這是給他的安慰,也可以認為邊塞之地需要武將幫著把控點局面,都沒錯,事實上兩方面因素都有。
王棟是原龍驤軍副使王虔裕之子,當年諸葛爽推薦的兩位大將之一,其人已經去世。
王棟本人是蔭官出身,幹過縣尉、主簿,經驗還算豐富。
牛知業的背景與王棟差不多,國子監蕭符的女婿、諸葛爽推薦的大將牛禮之子。
張仁願是張存敬之子。他倒不是蔭官出身,而是正兒八經的進士,今年才二十一歲,可謂少年得志。
“焉耆土地還夠嗎?”外間下著鵝毛大雪,室內溫暖如春,邵樹德既然決定留下,便不再多想,打算過問一下本地軍民事務。
“陛下,臣等自去歲開始,便組織百姓開挖溝渠,平整田畝,一年有餘矣。”蕭處謙說道:“田很多,而乏人。”
“糧食呢?”邵樹德問道:“若多了萬餘口人,能支應嗎?”
“兩萬人以內,應可勉強支應。只是,疏勒、北庭那邊,可需焉耆轉輸糧草?”
“你們管著自己就行。”邵樹德說道:“既如此,朕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了。明年正式組建焉耆府州兵,朕會從橫野、落雁二軍中抽調三千人,連同其家小,一起遷來焉耆。記住,這是三千戶人,要計口授田,一家給個二十畝地,你們看著分配。”
“臣遵旨。”蕭處謙應道。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中原移民多了,他們可以帶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耕作更多的田地,產出更多的糧食。
糧食產量多了,又可以容納更多的新來移民。
這些中原移民紮下根後,可以同化蕃人,穩定社會秩序。而社會秩序的穩定,又會促進農工商的發展。
這是正反饋,也叫滾雪球。文雅點說,做時間的朋友。
焉耆的變化,他已經看在眼裡。
回京之後,他會持續關注西域的大小事務,繼續往這邊投入更多的資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