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賢是晉王義子、義兒軍使,這支部隊還有三千餘人,素稱精銳。他們不亂,晉陽就無事。
在如今的大勢之下,馮道自問還是能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穩住這幫武夫的。
李克柔沒有過多耽擱,匆匆收拾了一下後,便去軍營尋袁建豐了。
*****
李克柔離去後兩天,四月初七,一支騎軍從東南方向遠遠馳來。
他們分成數股,先在城外轉了一圈,確定沒有伏兵之後,分出數人往城池方向而去。
「開門!」有軍士大聲喊叫。
守軍一見打著「符」字將旗,不敢怠慢,立刻通報了下去。
馮道、李存賢等人得到訊息後,匆匆上了城頭。
「來者何人?」兩人對視一眼後,李存賢大聲問道。
「我是李承約,諸位當認得。」承天軍鎮將李承約策馬上前,大聲道:「符都頭存審奉大夏天子之命,率師十萬,至晉陽戍守。爾等既已降順,當知軍令之重,速速開門,勿要遲疑。」
「還真是李承約!」李存賢一拍女牆,呸了一聲,道:「好賊子,大王未走之前,他就與夏人勾搭上了,而今又來叫門,好不要臉。」
馮道臉上的表情沒有絲毫波動,只提醒道:「將軍,城外既是李承約,當開門了。」
李存賢嘆了一聲,問道:「要不要準備什麼?」
「無需準備什麼。」馮道說道:「將軍亦是大夏軍將,保寧軍一萬三千將士亦是大夏之兵,開城即可。
馮道的意思是不用搞那些花裡胡哨的投降儀式。
義兒、突騎、突陣等軍既然接受了改編,已是夏軍,那麼大夥的身份也都是夏官夏將了,與李承約甚至符存審份屬同僚。
大開城門,接納友軍入城,僅此而已。
「還是馮司馬老成,不然我可要鬧笑話了。」李存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轉過身去吩咐道:「速速開門!」
命令很快傳到了城下。
晉陽城規模龐大,分東、中、西三城,城內又有大明宮城、晉陽宮城、倉城三座獨立的城池。嚴格來說,晉陽可以稱為六城。
整個晉陽外郭周長四十二里,在唐時僅次於長安、洛陽,是為北都——相比之下,汴州城周就只有二十里,很多小縣城甚至只有數里。
晉陽城高池深,十分堅固。城牆周邊,還有整整五座衛城,與晉陽三城互為犄角——這五座衛城,應該都毀於歷史上的五代兵災了,此時尚在,不過空無一人,沒有兵丁駐守。
晉陽開有二十四座城門。城門之多,也是非常罕見的,但考慮到晉陽三城龐大的規模,這麼多城門又顯得差不多了。
歷史上趙光義攻克晉陽後,將這座難以攻克的雄城徹底拆毀,以防有人再割據晉陽起事——後唐、後晉、後漢、北漢,可都是起於晉陽。
北宋後來又重建了晉陽城,但規模遠不如之前。城牆又矮又薄不說,城周也只有十一里,城內無倉城,城外無衛城,不再具備長期堅守的條件,不再是那座五代時讓人望之興嘆的雄城。
保寧軍將士們的動作很快,一共開了南北兩座城門,即:大夏門、延夏門——晉陽古稱大夏,以夏作為門的名字其實也很正常。
洶湧的騎兵順著
敞開的街道衝進了城內。
符存審抬頭左右張望了一番,心中感慨萬千。
這樣一座堪做都城的雄城、堅城,就這樣落到他的手裡了?
如果晉人在城內堆滿積儲,再多徵召一些丁壯協助守城,要死傷多少人命才能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