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盧帥不讓屠城。”韓遜嘆道:“讓弟兄們收著點,別太過火了,差不多就行了。聖人要臉,盧帥要臉,我不要臉,但不想死。”
說到這裡,他又笑了:“聖人弄了個吃力不討好的做法,強遷魏博武夫家人去外郡,去哪裡呢?能老實嗎?滿懷仇恨的八千戶衙兵家屬,我想想都頭大。“
******
“登萊已經在準備船隻了,首批發兩千戶至安東府。”盧懷忠還在城外與幕僚商議,只聽他說道:“這事,我總覺得有點懸。”
“趙王殿下是明事理的,符都頭也老於戰陣,他們應不至於還募魏博丁壯入軍。”幕僚說道:“不過這八千家衙兵確實是個難題。”
幕僚也發愁。
其實狠一點,把這八千戶
、幾萬人全殺光了不好嗎無論男女老幼,悉數屠戮,一了百了,省事無比。
“都是中原百姓,何至於此。”盧懷忠說道:“先看看效果吧。若不成,就停運。天下之大,總有地方安置。實在不行的話——”
盧懷忠站起身,看著東北方向,思緒已經飛到了那片白山黑水之中。
“就集中管治,讓他們屯田。”盧懷忠說道:“只要控制好武器,不招募他們當兵,問題不大。人的習性是可以改的,慢慢磨,一代人不行就兩代,兩代不行就三代。上天有好生之德,盡數屠戮才不負責任。”
其實盧懷忠也不太確定。
屯田,不是什麼好活,甚至可以說是惡政。魏博武夫能接受嗎?很難說。
但殺人是最不負責任的做法,不符合老盧的價值觀,他覺得應該給魏人一次機會。
“若契丹人殺來,魏人群起響應怎麼辦?”幕僚問道。
盧懷忠沉默不語。
這是大有可能的事情,你千萬不要高估這些人的節操。事實上他懷疑一旦屯田,很多魏人會忍受不住,逃入契丹、渤海乃至新羅地界。
或許,該想個辦法,將魏人的利益與大夏捆綁在一起。
“魏人在安東府當府兵怎麼樣?去契丹、渤海抓部曲給他們耕牧。”有人提議道。
‘他們怕是會殺進州府,不讓朝廷任命府尹,自己推選。”有幕僚直接否決。
“送一批人去新羅呢?”有人說道:“新羅王岌岌可危,若得一批援軍,應該很樂意。”
“他們去了能聽話?”有人不同意,道:“一旦抱團成軍,第二天就能殺進王宮,新羅王家裡敷的金粉都能被颳走。”
“去安南如何?”
“你嫌事情鬧得不夠大是吧?他們去了安南,節度使就該換人了,聽不聽朝廷的還兩說呢。”
幕僚們左想右想,越想越絕望,這都是一幫什麼人啊。
‘夠了!”盧懷忠制止了幕僚們的討論,道:“給洛陽報捷吧。魏博武夫分散屯田之事,乃聖人欽定,我等照辦便是。過程或許有波折,咱接著便是。幾萬成建制的魏博武夫都被打崩了,還怕這些散兵遊勇?”
集中屯田,確實是現階段最好的辦法了,無論是去安東府、襄陽還是青唐,只要管束得緊,還是可以應付的。朝廷那邊,應該早就有準備了。
三百二十萬魏人,嘿!哪怕放出去一半,都是一股驚濤駭浪。朝廷應該也沒指望所有魏人都老老實實聽話吧?讓符存審頭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