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真的那麼衝動嗎?”邵嗣武有些好奇。
“伯父如果這麼幹,可比那王瑤英雄多了。”邵承節也道。
“哈哈。”邵樹德笑而不答。
邵嗣武,更像自己,從一些小細節方面可以看出,做事喜歡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不愧是玉孃的孩子。
邵承節,更“勇”一些,喜歡以力破局,這可能與他從小受到萬般寵愛有關。
都是好孩子,邵樹德對他的這兩個“作品”非常滿意。
“大帥和兩位公子都在。”陳誠在外面徘徊了一會,見邵樹德教子完畢,便笑著走了進來,一一行禮。
邵氏父子三人起身回禮,然後落座。
“大帥,折令公退兵了。”陳誠開門見山,仔細講起了剛收到的軍報。
南陽三路出師,如今看來聲勢是達到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西路軍王遇部襲破魯陽關,進佔魯山縣,嘗試攻了一下平高城,沒打動。隨後他做了一件很果斷的事情,即留少量兵力在魯山縣監視汴軍,主力退回了魯陽關,同時大力整修、加固關隘,做長期堅守的準備。
東路趙匡璘率膨脹到萬人的兵馬渡過淮水,四處襲擾,得糧五萬餘斛、人口近萬、錢帛若干,統一押回了申州,隨後往隨州轉移。
丁會率三萬衙軍趕到蔡州,趙匡璘聞風而遁,在汴軍離他們還有百里的時候就逃回了淮水南岸,頗有“上勇”的風采。
最關鍵的中路威勝軍兩萬人,又要分兵監視葛從周,還要攻葉縣,有些力不從心。
圍城半月,死傷不輕,始終沒能拿下葉縣,最終無奈撤退。
葛從周趁勢追擊,都將折從古斷後,損失了兩千餘人,但主力成功退回了方城關。
西路、東路,都可以說是獲勝了,但中路說平局都很勉強,嚴格來說是敗了,因為強攻葉縣以及撤退時所產生的死傷遠超汴軍。
“這麼說,丁會將從徐州減下來的兵馬都帶到了許、蔡。”邵樹德輕輕放下軍報,似乎並不怎麼擔心。
“大帥,現在戰場重心,應該轉到唐州和申州了。”陳誠說道:“丁會既來,當不會輕易就走。宛葉走廊這條路,有方城關在,問題不大。三鴉谷路,我軍既已得魯陽關,汴軍也很能輕易突入,故鄧州一路無憂。如今需防備汴軍攻唐、申二州。”
“唔,如果情況緊急,可放棄申州,收縮兵力,固守唐州。”邵樹德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
淮西一帶的驛道體系,主要有兩大串,都是南北向。西邊一串,從洛陽南下經汝州至襄陽;東邊一串,鄭、汴經許州、蔡州南下申、光。
這兩大驛道叢集,過鄧州,也過申州,但就是把唐州漏掉了。
事實上唐州北邊是山,路不好走,僅有一條不甚寬廣的小驛道通往蔡州,這是需要重點防禦的方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還是交給折帥來辦。”邵樹德說道:“昔年張全義治汝、洛,河南府得民五萬戶,汝州僅萬戶。葛從周在汝州征戰,所需夫子役徒,多來自陳、許、蔡三州。此番丁會又來,這三州百姓又不是鐵打的,總得喘口氣吧?寒冬臘月的,汴軍短期內也無力發動大規模攻勢。”
“大帥,料賊以寬啊。”陳誠提醒道。
“明白。”邵樹德擺了擺手,說道:“等過了正月,我就在河陽一帶發動攻勢,再調動一下汴軍。”
折宗本三路出師,吸引了汴軍過來,轉入守勢,那麼邵樹德就在河陽一帶發動大規模攻勢,再吸引汴軍注意力。如果朱全忠扛不住,往河陽增兵,那我就轉入守勢,然後折宗本再在南陽發動攻勢,襲擾汝、蔡等地。
至於朱瑄、朱瑾兄弟,邵樹德不指望他們提供多大幫助。
事實上他現在還有點擔心因為自己的幫助,讓二朱比歷史上提早敗亡。
二朱沒有外人幫助,麻木地頑抗堅守,或許能堅持個兩年。可一旦有人給了他信心,他不裝死了,反而活躍起來,這是有可能吃大虧的,畢竟他們現在野戰基本就是敗,沒有第二種可能。
他們繼續存在下去,牽制汴軍兵力,當好“氣氛組”,就已經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