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銅 (第2/3頁)

“彭澤銅市,比起浮樑茶市如何?”邵樹德問道。

“有所不如。”榷銅使老老實實答道。

“銅主要用在何處?”

“一半以上拿去做銅器了。大到佛像,小到銅鏡,無所不有。”

說完,有宮人進獻了幾件銅器。

邵樹德拿起一個看了看。

這是一面瑞獸葡萄鏡。上有纏枝葡萄花紋,八隻高浮雕瑞獸成雙戲鬥,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鏡面本身十分光潔,照出的人影十分清晰。

旁邊還有幾個鏡子,風格不同,比如有佛教寶相花主題的,有仙鶴主題的。

“都是礦監所產?”

“正是。”榷銅使小心翼翼地回道。

與金銀一樣,銅既是貨幣原材料,也是商品。朝廷並不強制所有銅都拿來鑄幣,歷朝歷代都沒這規矩。事實上,直到後世18世紀,英國一度貨幣匱乏,但仍有接近三成的貴金屬用於其他用途,古代就更不可能了。

以大夏朝來說,他們甚至就連收走的25%榷稅(以銅塊折抵),也不可能全部拿去鑄錢。因為鑄銅錢不一定賺錢,有時候就是虧的,在銅錢上收鑄幣稅老實說是有點難度的,除非你鑄造那種扔地上一摔兩半的劣錢。

但剩下的75%,也不一定就全部做銅器了。

朝廷有時候會拿出一部分糧食、布帛採買銅礦,就地鑄錢運走。這種情況一般多發於銅坑所在地,也是一種消耗不便長途運輸的實物稅的辦法。

總之,實際情況比較複雜。與其鑄銅錢,不如做成銅器出售,因為收益更高。

礦監就有很強烈的鑄造銅器販賣的衝動。但作為政府,你又不可能無視社會上貨幣匱乏的窘境,有時候就得捏著鼻子鑄造銅錢,投放市場,緩解錢荒。

“江西九礦監,一年產銅幾何?”

“回陛下,同光七年共產銅八十餘萬斤。”

“太少了啊。”邵樹德默默算了算,然後說道。

鑄錢是非常費銅的。

唐玄宗那會,最多一年鑄造了32.7萬緡開元通寶,費銅二百多萬斤——算上其他消費,當時一年大幾百萬斤銅的產量還是有的。

但這就夠了嗎?還是不夠。

比起盛唐,晚唐的金銀乃至各類消費品如茶葉,產量大大增加,是超過天寶盛世的水平的,銅則不然。

唐宣宗時,仍在運營的礦監只統計到66萬斤銅的產量。

五代略微有所下降。

北宋一統後,銅產量立刻爆發式增長,至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已經達到1461萬斤,超過唐玄宗年間。

大夏朝去年只產了三百萬斤銅,還不如唐玄宗那會。主要原因是北方的銅礦歷經唐代開採,大多面臨儲量枯竭、產量下降等嚴重問題——這還是在新加入了雲南、遼東銅情況下的產量,不然還要更低。

如今,必須在廣闊的南方想辦法了,加強勘探、開採力度。

北宋應該就是大力開採了南方的銅礦,不然絕不可能比唐代產量翻倍。

想到此處,邵樹德說道:“卿是榷銅使,諸銅監皆歸你管,有些事不能馬虎了。老礦要想辦法增加產量,無論你用什麼辦法。另者,多派人手尋找新礦。江西絕不止這麼點銅坑,你們要多用點心。”

最新小說: 穿越吧女配 被趕往封地就藩,陛下何故謀反? 小富即安?不,本公子意在天下 機械全宇宙 開國皇帝的小公主 隕神記 末世全能劍神 [英美娛]搖滾情史 [鬼滅]千裡 從無限開始征服萬界 世嫁 獸世:星際萬人迷警報 快穿之在年代文裡做自己 快穿之小公主的異世之旅 穿書假千金作威作福 穿成惡毒反派後,全員重生了 綜影視之為你而來 蜉蝣託我觸青天 讀心吃大瓜,炮灰們集體發瘋啦! 賭我做個好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