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就是一個利益均沾,要的就是結成利益共同體,大家一起發財,不叫誰吃獨食。
與此同時,其他三家商社的改制似乎也該提上議事日程了。
簡單來說,也是增加股本,把更多的人綁上戰車。
以渤海商社為例,從建極十年開始,今年已是第十五個年頭了。經過十五年的發展,這家商社的分支機構遍佈遼東各地,關係網四通八達,旗下在編、編外及合作人員多達兩萬眾,已經是一頭龐然大物。
十五年下來,有許多為商社發展立下大功的管理層、土著氏族首領以及地方大族出身的官員。
十五年下來,有些最初圈定的合作物件,其實沒發揮什麼大用。有些被忽視的酋豪,卻給商社帶來了驚喜。
這個時候,再不調整利益分配,很多人就要寒心,商社發展的上限就被固定了。
於是乎,他決定渤海商社總股本擴充為兩千股,吸收一部分遼東地頭蛇、世家大族甚至是海盜頭子入股——當然明面上身份斷不至於如此,這些海盜頭子在經常活動的地方,一般都有樂善好施的名聲,做了很多善事,聲望較高。
擴股後,渤海商社老股東的權益有所稀釋,但經營權還在內務府手裡,這是寫在渤海商社成立章程裡的,不會改變。
“兩百股值多少錢?”亞隆王府內,蔡邦氏將做好的飯菜一一端上桌,沒廬氏則在一旁斟酒,三個孩子在裡屋玩鬧,真是溫馨的一家人——扭曲又溫馨。
“朕也不知道,總得開張營業了才能清楚。”邵樹德說道。
“亞隆其實比象雄好,扎西德以後有福了。”沒廬氏嘆了口氣,說道。
亞隆海拔沒那麼高,大概三千米出頭的樣子,有些河谷地甚至在三千米以下,農業生產還湊合。此番延孫入京,甚至還進貢了數百頭藏豬、犛牛,畜牧業也不錯。
農牧業條件好了,才有足夠的人口,才能發展商業。
與之相比,象雄海拔太高,土地太過荒蕪,雖然地域十分廣闊,但人口比亞隆多不到哪去,且大部分還掌握在土邦王公手裡,整體窮得不行,商業發展大受限制。
“這也能攀比?”邵樹德無奈地笑了笑,道:“西域商社也會增資擴股的,朕會給我們的孩子留下點家產的。”
沒廬氏這才笑了。
邵樹德狠狠捏了她一把,沒戴鯨鬚罩的沒廬氏驚呼一聲。
“朕建這些商社,賺錢都是其次。你們這些婦人,真是什麼都不懂。”邵樹德說道。
以龐大的中原消費市場為根本,透過各個商社,將邊疆地區的商品大量販賣進中原,獲取商業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中原老百姓獲得了遼東、雲南、安南、西域的商品,提高了生活水平。
遼東、雲南、安南、西域也賺到錢了,同時有物美價廉的中原商品輸入,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有些時候,需求就在那裡,但因為種種因素,始終無法建立起穩固的貿易。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一種資源錯配,渤海商社之類的機構,就是來打破藩籬,重新最佳化資源配置的。
這些商社本身,又透過股份來進行利益分配,將各個地區實力最強、最有影響力、最有可能造反的人拉進來,分潤好處。
世間之事,固然不是什麼都要談利益,但確實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點。解決好了利益分配,不知道可消弭多少麻煩。
透過雲南商社穩住雲南的地頭蛇,讓他們分享商業利益,對維穩是有好處的,這在安南商社身上已經得到了印證——參股安南商社的地方土豪們,現在非常認同大夏。
雲南商社的經營範圍並不侷限於雲南道,吐蕃也在其內。
在邵樹德的計劃中,透過商業貿易與亞隆河谷的吐蕃貴族們結成利益共同體,再透過派過去的少量官員整理地方政務,培養親夏官員,最後一步就是駐軍了。
一開始可以少一些,一百人、兩百人就行,理由就是護衛派過去的聯絡大臣。再往後,可以慢慢增多,一步步擴大勢力範圍。
這種和平演變,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亞隆王一定要在政治上可靠,特別是效果還沒顯現出來的初期,他一定要以贊普的身份支援大夏朝廷的各項政策。
邵樹德深知這一點。他現在基本不碰自己的嬪妃了,養精蓄銳之後,就偷偷宿於象雄王府或亞隆王府,為帝國大業殫精竭慮。
生活還是蠻自在的。
而這樣悠閒自在的生活持續到了三月末,南郊祭天開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