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將軍。”安元信、史敬鎔見一將馳近,立刻上前行禮。
“安將軍、史將軍。”石紹雍翻身下馬,亦上前見禮。
石紹雍本名皋捩雞,昭武九姓出身。早年為晉王的親隨侍從之一,善騎術、馬戰,箭術亦很出眾,故得以外放,從下級軍官做起,積功升至帳前軍軍使。
正如昭武九姓喜歡取漢名一樣,皋捩雞當上高官後,取名石紹雍。孩子也改了名,比如二兒子就取名石敬瑭。
這孩子今年八歲,十分聰慧、穩重,才識了一些字,便要讀兵書。聽聞他很崇拜李牧、周亞夫,立志學習二人,將來應是個人才。
帳前軍有步兵三千出頭、騎兵千餘,早年招募雲州吐谷渾、回鶻、韃靼諸部丁壯編成,後參加了多次戰爭,經驗豐富,實為勁旅——當然那時候還不叫帳前軍。
皋捩雞所部是從晉陽以西的樓煩監牧城出發的,充作大軍先鋒。行至平夷、石樓之間時,聽聞夏軍進佔了大寧,於是加快行軍速度,星夜兼程,趕至隰州。
康君立有令,萬勝軍餘部歸皋捩雞指揮,儘快奪回大寧,打通與李承嗣部的聯絡。也就是說,這隻雞現在是主將了,故安元信、史敬鎔都看著他。
“勿要耽擱了,先至橫城,稍稍修整一下。”皋捩雞一揮手,下令道。
二人自無異議,立刻跟上。
******
河中戰場的情報一份份傳遞到了洛陽。
邵樹德雖然不做遙控,但他依然很關注戰局。同時也在考察每一個將領的表現,默默記下,以作日後的評判依據。
趙光逢、謝瞳二人站在地圖前。
邵樹德默默看著,突然問道:“聽聞李克用已至潞州,他帶了多少兵馬?”
“很難探查到。”趙光逢回道:“只聽到了匡衛、拱衛、保衛三軍軍號,餘不知也。”
以前邵樹德總覺得自己帳下軍號雜亂,現在發現李克用更亂。
晉軍還多是小編制,一軍最多萬把人,少的就三五千,十餘萬軍隊,不得整出幾十個軍號?
“對晉軍,還得軍政兩方面下手。”邵樹德說道:“又打又拉,方是正道。”
之所以生出這個想法,是因為最近有晉人來投。
投奔的晉將讓人很是意外,竟然是曾經傲嬌無比的米志誠。
略一詢問原因,原來是吃了敗仗,回去後被人瞧不起。再加上他做人也很失敗,沒什麼朋友,四處受到排擠,一怒之下拋妻棄子南奔。
邵樹德對他沒什麼惡感,也沒什麼好感,打發到突將軍,補了個隊正。
他也詢問了下李嗣本的情況,得知其人已被調往幽州。不過到底是晉王義子,還撈了個新近改編的捉生軍軍使之職——捉生軍,是李克用以山後蕃部為主組建的新軍之一,去年編組完成,主要負責對契丹方面的作戰。
“李杭這次立了大功,處理完那邊的事,抓緊回來,我還有要事交給他辦。”邵樹德說道:“讓盧懷忠不要太過緊張,李克用至潞州,多半是虛晃一槍。烏嶺道那地形,也支援不了太大規模的軍隊。如果戰事吃緊,便調左廂一部至西線。當然,萬事他做主。”
盧嗣業默默記錄。
他的工作其實也是要有技巧的。邵樹德所說的每一句話,他先要領會意圖,然後下筆成文。領會不到位,就有可能傳遞出錯誤的訊號。而且,他也需要對政局、戰局有相當的理解才行。
他在邵樹德身邊幹了這麼多年還沒被換掉,足見其工作是得到了認可的。邵樹德曾經開玩笑,盧嗣業再去地方歷練幾年,回來可以當宰相了。
“再遣使至潞州,面見李克用。”邵樹德又道:“就言兄弟相煎,何其不智。我已在洛陽為其修建王宮,侄兒侄女們將來亦有封賞,何必打打殺殺。聽不聽是他的事,速遣人辦理,回來後細細報予我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