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徐州 (第2/2頁)

封渭冷眼旁觀,知道徐鎮已經油盡燈枯,他之所以還願意來這邊,還是想盡盡人事罷了。

“聽聞朱賊攻鄆鎮不順利,遂命捉生軍大肆擄掠,盡遷濮州百姓而還。若都這般打法,天平軍能堅持到幾時?將士們譁變起來,朱瑄怕是也壓不住。”一徐州幕僚突然說道。

時溥瞪了他一眼,直欲作色。

幕僚縮了縮頭,不敢再說了。

“無妨。”封渭笑道:“我主已得唐鄧之地,只要整頓完畢,便可出兵北上、東進,攻伐汝、蔡等州。全忠若東征,咱們便把淮西打爛。全忠若出兵淮西,兗、鄆、徐三鎮可出兵攻曹、宋、宿等州。如果楊行密夠膽,亦可北上打壽、楚等州。全忠大窘,時間一長,定然敗亡。”

時溥聽了哈哈大笑,讚道:“靈武郡王真乃當世英雄,某服矣。便要這麼打朱賊!若破了汴州,某還想將全忠妻女抓來,享用個三天三夜,看他羞也不羞。”

諸將聞言哈哈大笑,紛紛舉杯痛飲。

方才說話的那個幕僚則有些憂心。有人在西線策應,本是好事,但怕就怕激起了這幫武人的貪慾。本來好好防守還能多守一段時間的,結果你自以為能佔便宜,主動攻入朱全忠的地盤,然後損失慘重,最後死得還更快些。

另外,這幫天殺的武人也太粗俗了,動不動***女。

他是昔年討巢賊時都都統王鐸的族人。收復長安後,王鐸仕途不順,被田令孜打壓,出鎮滑州,任義成節度使。他憑藉自己的威望和人脈,幫了朱全忠很多忙,讓他安然渡過了最困難的一段時間。

後改任河北義昌軍節度使,之官的路上,經魏州時被樂從訓所殺。原因就是王鐸身邊帶了很多姬妾,非常貌美,兼且衣著華麗,數量——呃,數量也有些多,站成了一長排,供王鐸欣賞把玩。後來全被魏博軍士搶走了,不知所終。

這幫武夫,腦子裡不是錢就是女人,指望他們有點眼光和計謀,實在太難了。

一行人吃喝直吃到了夜中時分。

僕人送上來一盤又一盤的肉,酒也一罈又一罈送上來,門外值守的親兵也跟著沾光,大口嚼吃,興高采烈。

興盡而散之後,封渭在時溥親兵的護送下,往驛站而去。

不知何時,凍雨已經變成了雪,寒風也變得更加刺骨。

道路兩旁時不時出現僵臥在地的餓殍,這都是從城外湧進來的徐州百姓。

風不調雨不順,還天天打仗,徐鎮農田荒廢大半。百姓衣食無著,便只能湧進城裡乞討。

但城內又有多少餘糧?別說普通百姓了,富戶都餓得眼睛發綠,如今就是有錢都買不到糧,如之奈何。

唯有軍士家中還有吃食,但他們也只能勉強吃飽,沒有能力接濟他人。

上個月有衙將帶軍士們出城劫掠百姓,所得也很有限。

村落荒廢,白骨蔽野,墳草萋萋,哪來幾個民人可供劫掠呢?

百姓們要麼南下楊行密的地盤,要麼逃往朱全忠治下的州縣,因為汴軍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並組織饑民在宿州興修水利,恢復生產,同時打出了三年免賦的旗號,非常吸引人。

封渭看了心事重重。

平心而論,與善待百姓的朱全忠相比,朱瑄、朱瑾、時溥三人就太差勁了。朱全忠沒攻過來之前,他們就窮奢極欲,四處刮斂,欺男霸女。仗打起來之後,農事荒廢,這賦斂就更加沉重了。

若不是能牽制朱全忠,封渭根本不想與他們有任何來往。

聯想到大帥有朝一日定鼎天下,如果二朱、時溥僥倖活命,並獻地投誠的話,說不定還能封個爵。史書上對這三人,多半也會美化、粉飾,幫他們遮掩劣跡。

簡直離譜!

回到驛站後,封渭、韓全誨二人相對而坐,一時間皆無睡意。

“封使君何時回返長安?”出來時間不短了,雖然收了朱瑄、朱瑾、時溥塞來的諸多好處,但韓全誨沒昏頭,知道該回去了。

“韓宮監先回去吧。還是原路返回,全忠已退兵,這條路還算安全。”封渭說道。

“封使君還欲留在徐州?”韓全誨有些驚訝:“徐鎮這個樣子,咱們也見識了,旦夕可滅。留在徐州,與時溥俱死而已。若有兵亂,說不定還會為亂軍所執,獻於全忠。君之身份,對徐鎮降人來說豈不奇貨可居?”

“韓宮監多慮了。”封渭笑了笑,說道:“來徐鎮之前,我還想看看時溥能不能和二朱一樣,振作一番。如今看來,他的家底比朱瑄都不如,遑論朱瑾。我若是朱全忠,定先攻徐州,剪滅一鎮再說。”

“那你還留在此處?”韓全誨不解了。

“誰說我要留在徐州?”封渭看了他一眼,道:“我欲往青州一行,會會王師範。”

韓全誨愕然。這手伸得可真夠長的!就是不知道宣州楊行密那裡有沒有派人,以靈武郡王的性子,應該也有使者前往。

楊行密好旺的氣運!

擊破孫儒之後,宣、歙老巢得保,浙西的潤、常二州也控制在手裡,下面應該就要在江北擴大地盤了。這對朱全忠來說,可不是什麼好訊息!

最新小說: 從零開始 頂級大昏君 娶個前朝公主,讓我復國嗎? 穿越種田忙 高武三國:我大哥是劉備 瘋批美人詐屍後,靠種田暴富了 最強喪屍傳說 末世超神直播間 二皇姐沒想到有一天靠忽悠上位 魔法少女與可變式戰鬥機 一覺醒來,我成了豪門惡婦 雲端迫降 壞小貓惡毒值拉滿後 強撩!重生後,禁慾大佬撩上癮 快穿之我給炮灰當大腿 手握穿越交易群,潑天富貴進家門 末世重生被悶葫蘆寵愛的日子 穿越虐渣指南 穿越請藏好!我能看到吉兇宜忌 絨花娘子古代發家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