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晚唐浮生起點 > 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

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 (第2/2頁)

推薦閱讀:

還好三茬輪作制的推廣也需要時間,慢慢來吧。先集中力量搞定靈州,讓靈州“大治”,接下來的話,可以在朔方鎮其餘州縣推廣,一步步夯實根基。

至於其他三鎮,邵樹德原則上是鼓勵他們搞的,但不會給予太多的援助,只能由他們自己想辦法了。

“大帥,三圃制農牧並舉,可讓這些蕃人定下心來。”縣令答道:“本縣剛募了名縣農學博士,從長安來的。此人翻閱州中檔籍,又去龍興寺莊戶查訪,認為純放牧,六畝草地養活的牲畜,種苜蓿、蕪菁等高產牧草的話,只需一畝即可。新來蕃人與漢民雜居,只需學習如何種粟麥、豆子、牧草,便可定居下來。”

“蕃人擅長照料牲畜,然不會種地,怎麼保證他們學會?”邵樹德又問道。

“或可將此事付於鄉老、里正。”縣令胸有成竹地說道:“縣裡派人騎著馬,沿著各村走一圈,如果田裡牧草、粟麥長勢良好,便賞賜絹帛;如果多有荒廢,便抓人責罰。”

“抓人不太好。”邵樹德笑道:“罰他糧食、牲畜好了。”

“大帥說得是。”

這個方法,其實還有點可行之處。

再者,吐蕃人裡面,會種地的很多,他們並不是什麼遊牧民族,而是農牧並舉。

龍家、回鶻也不是個個遊牧。安史之亂以前,國朝對河隴之地的開拓,已經改變了部分蕃人的生活方式。河隴陷蕃之後,因為吐蕃人的統治,蕃人裡面會種地的比例進一步提高,與陰山一帶大草原上的風俗還是不一樣的——陰山以北的草原,幾乎就是純遊牧了,鮮有種地的。

“成功定居下來之後,如何繼續教化?”邵樹德繼續問道。

他並不覺得只要蕃人一定居就萬事大吉,沒那麼簡單。

事實上,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是會產生涵化現象的。粟特人那麼少,大唐人口那麼多,依然攝取了不少粟特人的東西,從服裝、食物、音樂到宗教,各方面都有。

粟特人固然變得與漢人無異了,但大唐的漢人,也變得與漢代的漢人不一樣了。

唐人喜食胡餅,喜歡坐胡床,有了許多西域傳來的樂器,服飾也不太一樣……

邵大帥治下的西北民眾,即便是漢人,現在也喜食奶製品了,“胡化”得比較嚴重,雖然在他看來這就不是什麼事,但關東地區的漢人,確實不怎麼食奶,也很難見到奶製品。

邵樹德上午經過了一個村子,發現遷移過來的回鶻人帶來了很多回鶻豆種子。可以想象,這種原產自西亞的農作物會在朔方鎮慢慢流行起來。

鷹嘴豆產自西亞,自然非常耐旱了,而且應該還耐貧瘠,什麼土都能種,適應能力強。對西北地區來說,應該還是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的。

就是不知道營養如何,產量高不高。現在三茬輪作制裡面種的黃豆產量太低了,一畝只有六十斤左右,雖然對百姓而言是雜糧,但這也實在太低了。如果鷹嘴豆產量能稍高一些,改種這個也不錯啊。

而鷹嘴豆如果大面積鋪開,那麼西北民眾的飲食習慣肯定也會有改變。你看,又與關東漢人多了一處不同,飲食——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涵化,說的就是這回事。

“蕃人住下來後……”縣令一時間有些卡殼,不知道該怎麼往下說。

邵樹德擺了擺手。他理解對方的尷尬,下一步,可不就要讀書受教育了麼?但這又怎麼可能!

普及教育,是最耗費錢的東西!後世工業化社會,教育支出從來都是財政支出第一大項。近代工業革命時期,工業化的國家明明需要大量受教育的工人,但財政就是支援不住啊!教育普及搞得痛苦無比,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邵樹德不知道別的穿越者怎麼那麼容易就能辦學校,普及教育,避開這個財政黑洞的。新中國那麼強大的執行力,建國後全國開展掃盲,花了十年時間,也只讓文盲率降低了七八個百分點。朔方鎮現在幾乎全是文盲,靠教育來同化是不可能了。

“這樣吧。”邵樹德想了想後,說道:“先讓蕃人學官話,這是最基本的。靈州現在有六萬五千戶了,本來不想繼續往這邊送漢民。如今看來,還是得讓更多的人過來。”

“今年,某會發至少一千戶關中百姓、兩千戶蜀中百姓至靈州八縣。以後儘量避免遷入新的蕃人,至少十年內不會了。”

“鄜坊四州叛亂軍士家屬,本來要發配河隴的,便宜他們了,這裡是一千五百戶。”

“興元府派往河源軍的三千軍士,將其家人遷來靈州。”

“總計七千五百戶唐人,差不多四萬人,稍稍抵消一點胡風吧。這靈州再不收拾整頓一番,幾與安史之亂前的幽州差不多了。”

靈州如此,朔方鎮其餘九州,如果有條件的話,自然同樣照此辦理。

民風的收拾整頓,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最新小說: 竇氏孤兒 一手醫,一手殺,王妃誓要臨天下! [FF7]薩菲羅斯月亮星 [娛樂圈]一位愛豆 少年白馬醉春風之棠花朵朵 少年白馬醉春風江若清 七零家屬院我懷了糙漢三個崽 世界破破爛爛,幼崽縫縫補補 二嫁古板老男人 全員修羅場!黑化男主都想佔有我 全球檔案 農門相公是錦鯉 小娘子的貓 帝姬兇殘[宋朝] 快穿:這個炮灰有點彪 我不做賢妻 歌劇魅影歷險記 白衣仙君和龍傲天又爭又搶 穿越八零替嫁後我成了軍官心尖寵 重生以後包子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