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渡口營寨。築城之事抓緊點,人不夠就抓。”何懷寶又道。
“遵命!”
在楊劉渡兩岸築城,然後修建第二條、第三條浮橋,或者修一條如同河陽三城般的大浮橋,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李將軍……”何懷寶換了一副語氣,笑道:“你部甚是精銳,為我定海神針,可領本部兵馬盯著點,萬一還有夏賊來救盧縣,找機會讓他們有來無回。”
“遵命。”李嗣本不卑不亢地回道。
他帶的是義兒軍一部三千人,全是騎兵,確實比較精銳。
累計渡河的兵馬已經達到了一萬七千人,晉軍八千、義武軍三千、成德軍六千。李嗣本也是多次上陣的人了,對於即將到來大戰有些期待。
但他們還需要等待,因為目前浮橋太少,人員、物資透過比較困難,必須得等這個通道穩定並且積存了一定數量的物資之後,才可以大舉渡河,尋找夏人決戰。
半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入夜之後,楊劉渡兩岸燈火通明,浮橋上車馬川流不息,幾乎照亮了整個河面。
一袋袋糧食、一捆捆箭矢、一包包傷藥、一件件工具被運了過來。甚至還有數千博州夫子,被他們的州縣官員派了過來,幫助晉軍忙活。
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半夜時分,李嗣本起床巡夜。
營寨內靜謐安寧,營地外喧囂熱鬧,好似兩個世界。
他帶著親兵走了一圈,檢查了幾乎每個哨位,這才放下心來。
遠處的河面上突然響起了一陣驚呼,隱隱還有戰鼓聲傳來。
李嗣本一驚,立刻登上了望樓。
浮橋之上,火把組成的長龍川流不息。本來挺有秩序的,但突然之間,就以不可抑制的趨勢散亂了起來。
李嗣本的目光西移,只見上游漂來了密密麻麻的小船。小船上被人點燃了薪柴,一開始火勢還很小,似乎被河風一吹就要熄滅的樣子,不過隨著船隻漸漸靠近浮橋,火勢就越大,漸漸要把整條船都燒成火球了。
“轟隆!”雖然相隔甚遠,但李嗣本似乎聽到了火船撞上浮橋的聲音。
浮橋上人來人往,驚慌失措。
有人用長槍頂著飄過來的火船,不讓它靠近。
有人著急忙慌地找水桶取水,澆滅浮橋上此起彼伏的小火苗。
有人拿斧子斬斷浮橋上連線各船的竹紐,將著火的部分剝離出去。
似乎情況還可以控制?但現實很快給了他一巴掌。
戰鼓聲越來越近,數十艘高大的船隻在火光中若隱若現,慢慢靠近了浮橋。
密集的箭矢從船上射出,浮橋上無遮無蔽,痛呼慘叫聲不絕於耳。
只一炷香的工夫,剛剛奮力控制了火勢計程車兵、民夫們就一鬨而散,甚至因為爭搶道路而亂作一團,不斷有人摔進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