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年代,沒有“師兄”這個稱呼。但無論“師”還是“兄”,都是尊敬的稱呼,吳用自然認為“師兄”是這位少主劉芒杜撰出來的更加深層的敬稱。
因吳用的別號“悟能”,劉芒自然而然地給他冠上“二師兄”的稱呼,並無惡意,只是覺得更親切,叫著更順口而已。
只是吳用每每問起誰是大師兄,劉芒總是笑而不答……
……
李膺就住在不遠處的山谷中。
路上,吳用大談李膺的賢達。
劉芒笑道:“二師兄,我懂你的意思。我劉芒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尊敬聖賢的道理還是懂的。那怕是三顧茅廬,得見賢者一面,劉芒也是肯的。”
來到李膺隱居之所,應門的老僕說,老先生上山採藥,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吳用的想法很簡單,規規矩矩站在門口等就是了。
劉芒在路上引用了後來的典故“三顧茅廬”,當然不好食言,只得和吳用一樣,像個罰站的小學生一樣,肅立門前,百無聊賴地等。
沒一會,下雨了……
劉芒有些後悔在路上誇了海口。
不過,當著吳用的面,為了保住面子,劉芒也只能硬撐……
雨雖不大,但禁不住時間長,劉芒吳用二人已經成了落湯雞了……
劉芒暗暗發誓:以後說大話前,一定要特麼先看看天氣!
同樣淋著雨,吳用卻興致高昂。“少主果然禮賢下士,今日‘李門立雨’,後世必成名典!”
劉芒唯有報以苦笑……
“李門立雨”是否流傳後世,不得而知。但後世類似的“程門立雪”卻被傳為佳話……
……
雨終於停了,山道上,緩緩走來一個斗笠蓑衣長者。
“老先生回來了!”
李膺見佇立在門前,渾身上下溼透的劉吳二人,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點點頭,示意二人進去。
簡陋的屋子裡,除了簡單的生活必須品,只有一堆堆的竹簡。
老僕點了火盆,給二人取暖烘衣。
李膺既不和二人說話,也不攆二人走,只是自顧自地讀書。時而凝眉沉思,時而展顏微笑,時而心中默唸,時而出聲誦讀。
吳用很虔誠地站在一旁,不敢說話,也不敢動,處境顯得有些尷尬。
劉芒倒自在一些。
雖然也沒說話、也沒亂動,但劉芒一直默默觀察著李膺。
劉芒感覺,陋室裡、李膺身上,彷彿營造出一個強大的氣場,不覺間,竟將自己吸引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