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李尋和陳老五,要將這三塊不同的弓身,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看起來難度增加不少,但原理其實是一樣的。
陳老五將第二個塊鈹銅弓身,燒到合適溫度之後,將它放在中間,兩邊各放一塊白蠟木弓身。
然後依舊是李尋和陳老五一起用力夾緊,再淬火!
這次,第二塊鈹銅弓身冷縮之後,不僅將新的白蠟木弓身夾緊,也同時緊緊夾住原先已經契合的那兩塊弓身。
於是,四塊弓身契合在了一起。
接下去是六塊。
八塊!
十塊!
……
十六塊!
就如搭神奇積木一般,奇蹟不斷延伸。
李尋和陳老五歷經九次鍛打淬火,終於將十八塊弓身,以近乎奇蹟般的方式,層層壓實在一起。
然後就是最後一個環節,在這個十八層弓身之外,再緊密地包上一層鈹銅外層。
有了這一層鈹銅外層,就不需要擔心內層十八層弓身散架的問題。
如此一來,鐵胎弓就算做成了。
如果算上最外層的包裹層,鐵胎弓總計有十九層。
最後一層鈹銅外層,也是同樣透過熱脹冷縮的原理來進行操作。
將整個外層燒到一定的溫度,讓其體積變大之後,再將原先已經完美契合的十八層弓身,從弓的內側,嵌入這鈹銅外層,最後迅速淬火降溫,從而將這十八層弓身,緊緊地包裹住。
最後一道程式看起來複雜,其實遠比之前來得簡單。
李尋和陳老五通力合作,終於將這所有的事給做完。
不過,就算到了此時,震天弓也還沒徹底完成。
震天弓已經初步成型,十九層弓身緊密地壓實在一起,但是弓臂的內側還沒合攏。
還得送到陳鴻儒的廠子裡,進行最後幾道工序,包括用冷壓方式進行內側閉合,然後再進行拋光、打磨等等後繼工作。
陳老五也不耽擱,中飯都來不及吃,直接帶著基本完工的震天弓,親自護送著,驅車去了陳鴻儒的廠子。
只留下李尋等人在陳家院子裡等著訊息。
下午四時,陳老五就風風火火地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