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個孩童是董卓的孩子,那他的母親基因一定很強大。
兩個孩童便和一小狗玩耍起來,不亦樂乎。
見此情景,張瑜心中吐槽,孩童便是孩童,就是幼稚。可能忘了他自個也只是個孩童罷。
蔡邕演奏很用心,不是因為聽的人是董卓,只是因為心中對樂的追求,即便沒有聽眾,自己的琴一樣由心而發。
手指靈動,撩動琴絃,一曲悠揚樂,洛陽何處尋?
望了望董卓,正閉眼傾聽,再看張瑜,木頭一樣站在原地,那身後倆孩童耍的正歡愉。
定眼一看,心慌,手亂,琴絃亂顫,戛然而止。
董卓不明所以,且問蔡邕,
“蔡大家為何奏至一半就停下,聽得我很費解啊?”
蔡邕手指那微胖小孩,聲音略微顫抖,
“太師,那人,莫不是。。。”
尋指望去,不等蔡邕說完話,便阻止蔡邕說下去,
“是也是也,蔡大家不必張揚,他說自己一個人太悶了,某便把他帶出來玩一玩,怎樣某是不是一個大好人?”
“這,恐有不妥。”
“有何不妥?何人敢言不妥!?”
“這。。。”
“不必再言,且奏曲。”
蔡邕無奈,只得聽從。
張瑜聽琴聲突止,不知發生何事,距離尚遠,也不知董卓和蔡邕在說著什麼,不一會琴聲再度響起,張瑜也就沒有過多地注意方才的小插曲。
三曲過後,董卓起身,慨然道,
“先生曲藝之精湛,董卓佩服,就連我這般粗人,也可以沉醉先生琴中。”
蔡邕見董卓這般誇獎自己,也不知說什麼好,想起之前張瑜的一句話,會心一笑,“每個人都懂音樂,太師當然也不例外。”
“此話倒也有趣,也有些時候了。”看向不遠處玩鬧的小孩子,“該回去了。蔡大家,以後會有機會,再聽你撫琴。”
說罷,徑直來到小孩們的身側,
“今日出遊,愉悅否?”
小胖子聽董卓的問話,有些害怕,不過還是點點頭,依舊是蚊子一般的聲音,“甚是開心。”
董卓聽聞,哈哈大笑,“開心便好,那我們且先回去,改日再出來,可好。”
看著身邊的玩伴,雖然有些不捨得,卻也沒有多說什麼,
“好。”
“那便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