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李愔組織軍方各階層研討會,甚至找來了一些基層士兵,徵求他們的意見,最後形成了新的軍功制度。
新的軍功制度,在保留原有的福利待遇的基礎上,主要的改進是:
一、評定軍功,不再是長官個人說了算。軍隊連以上單位,都要組成軍功評定小組,在評定軍功的時候,要廣泛徵求士兵們的意見,最後由軍功評定小組集體討論決定。
這一條,深受廣大基層官兵的擁護。
戰場上,士兵們為了立功受獎,無畏艱險,不怕流血犧牲。但是,他們怕自己立了功,得不到肯定,甚至被別人冒領。
新的軍功評定製度,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出現上述的情況,基本上可以做到公平公正。
二、官兵們立功受獎,不再獎勵土地,而是給予金錢和實物獎勵。如果士兵本人名下,原本沒有土地,可以按照均田制的標準,相應的分給他土地。
隨著大唐工商業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對於土地的依賴,不再像以前那麼嚴重。
新的軍功制度頒佈以後,在軍中沒有引起什麼波瀾,廣大官兵基本上沒有什麼異議,算是平穩著陸了。
新的軍功制度的實行,令朝廷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以往,每經過一場戰爭,朝廷需要拿出大量土地,獎勵有功的將士,這個壓力實在是太大了。現在改為實物和金錢獎勵,雖然也有壓力,但是比起獎勵土地,就容易得多了。
為了激勵將士們英勇作戰,李愔提出,在這次征討吐蕃的戰爭中,各個部隊以師為單位,繳獲的戰利品,2/3歸各個部隊所有,由各個部隊自行分配。餘下的1/3戰利品上交給朝廷。
以前,這個比例是倒過來的,2/3要上交給朝廷。
訊息傳到參戰部隊以後,將士們一陣歡呼。
魏徵走在長安街頭,看到街上的人們說說笑笑,絲毫沒有受到與吐蕃戰爭的影響,不像十年前,人們一聽到戰爭的訊息,都是人心慌慌的。
這十年來,大唐的國力飛速發展,所有對外的戰爭,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人們都對朝廷充滿了信心,戰爭的訊息,不再是災難和恐懼源頭,已經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魏徵的心頭充滿喜悅,這就是他心目中的大唐,強大、富裕、和平安詳。
魏徵十分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大唐進入貞觀時代以來,前半部分,李世民英明神武,帶領大唐進入了一個和平穩定的時期。
李愔青出於藍,帶領大唐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魏徵作為臣子,能夠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救國扶民的理想。這就是古之賢臣夢寐以求的朝堂環境。
魏徵回到家中,吃過了晚飯,讓僕人給他泡上了一杯濃茶,攤開紙筆,開始撰寫題為“論朝廷土地制度改革的幾點設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