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打不了,沒有輸出環境。”
“還有飛行系汙染物朝這個方向靠近!”
“太亂了,剛剛耗損度高的機甲撤了,現在人手不夠,擋不住。”
A14區域目前17名機甲師,除卻耗損度高包含林垚鹿溪在內的4臺機甲需要回基站補給換機甲,其他13臺機甲都是參與戰鬥。在機甲師往撤離的時候,應沉臨面前的主螢幕上出現著關於A14區域的所有分析資訊,最中間的是現場的實時監控資料,“人手夠,走了4個人,還剩下13人。”
應沉臨繼續:
“坦克有2臺,槍炮2臺,控制2臺,單兵5臺,其他隱匿近衛各一。”
“配合就可以做到。”
聽到應沉臨的聲音,討論的機甲師停了下來。
單兵的幾個機甲師卻皺了眉,他們單兵向來是單人作戰,本身就不是能配合其他人的機甲。
有個單兵出聲:“單兵是單人作戰的機甲,我們配合的效果可能不行。”
配合是意識問題,要在這麼混亂的情況下跟其他人打配合,團戰的機甲師有配合的意識,他們習慣單人作戰的單兵沒有。剛剛在清剿汙染物的時候,他們就一直避開團戰機甲所在的區域,避免雙方不同的戰鬥方式導致摩擦。
現在的情況更亂,要在這樣的環境下跟團戰的機甲師打配合。
不是他們推辭或者找麻煩,是他們無法保證跟上團戰有序的配合節奏,發揮的效用不大,很有可能拖後腿。
“不用你們做高效配合。”應沉臨清晰有序道:“你們都攜帶了炮類遠端武器吧?兩把單兵S25能量炮,兩把單兵S177狙擊,還有一把單兵KL追蹤。”
他的聲音很冷靜,“都是改裝武器,初始型號應該沒錯吧?”
姜俞聽到這裡驟然一停,他回道:“是。”
這話一說出來,不僅是團戰機甲師們,連著總控室內其他人也停住了。
團戰跟單兵是兩個領域,這個領域的區別在於武器、機甲、機制等。在場很多人都判斷出武器,但最多就是知道這個武器的類別,比如狙擊炮之類。而初始型號更難辨認,初始型號就相當於武器胚子,得需要觀察才能從武器的樣式等細節辨認。
負責人:“……不愧是維修師出身,他那雙眼睛也太細了。”
戰鬥的場面那麼亂,誰能想到應沉臨居然還能看出武器。
而且那是單兵炮類武器,不是他們團戰的。
應沉臨:“那就沒問題了,這幾個型號的胚子耐久度都高,精度也不低。強度不如團戰的炮類武器,但勉強能當槍炮使。”
單兵:“?”
什麼意思?要讓他們當槍炮機甲。
“所有機甲師靠近,坦克控制機甲兩兩前後分立,側方交由近衛跟隱匿,中間全部留給槍炮。”應沉臨說完接著,“單兵,狙擊單兵跟槍炮在中間,其他三臺單兵側方自己找空缺,站成一個圈。”
柯林馬上就明白過來應沉臨想幹什麼,他立刻調整了方向,“現場交給我。”
他迅速地在頻道里說了幾個安排。
單兵機甲師們也不管了,直接跟著其他人行動。
團戰機甲師們的配合效率極高,幾乎在聽到命令的時候就知道指揮要採取怎樣的陣型,他們速度清空附近汙染物,清理出一個沒有汙染物的真空帶,還給單兵留好了位置。
位置一空出來,除攜帶狙擊炮外的三臺單兵立刻填充進去。
飛行系汙染物越來越多,他們聚集到中間之後,汙染物就朝著他們的方向靠近。
應沉臨的聲音繼續:“背對彼此,面朝黑洞方向的外圈機甲往上保持三米距離,給中間槍炮跟單兵騰出視野。”
13個人,除了中間四臺機甲,其他九臺機甲都均勻地分佈在外圈,將中間保護得嚴絲合縫。
姜俞跟朋友站到中間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完全的保護圈,而他們擁有了一個絕佳的輸出環境,正對著的就是周圍機甲給他們空出來的視野,正對著的就是黑洞的方向。
這不需要高效的配合,他們要應對的就是面前的敵人。
“黑洞目前的速度是平緩的,狙擊炮的距離最遠,我們保持最遠的安全距離試探它。”應沉臨划著基站控制室內各種各樣的環境報告,調整成維修師檢測臺的一模一樣的佈局,所有變化都在肉眼可見的距離,“中間的機甲保持100%的能量跟蓄力正對12點鐘的黑洞,6點鐘跟其他位置的機甲師目標是擊退汙染物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