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道:“今日孤要設宴款待大酋長,小官人酉時務必也來參加。”李耳回去要向王上彙報這裡的情況,雖然官職不大,燕王也不敢慢待。
小姐上前作揖道:“大王容稟:臣與小官人在太學府有約,臣在這裡無事,願帶小官人前往博古通今閣。”
大王道:“準了,記得酉時帶著小官人到王殿參加孤的酒宴。”
小姐和李耳拱手作揖道:“多謝大王,告辭!”
小姐帶著李耳出了院子,邊走邊說道:“博古通今閣離這裡有四里多,小官人可會騎馬?”
李耳道:“不曾騎過馬,騎在馬上害怕。但是我從小伺候使喚家裡的牛,對牛的脾性熟悉,我敢騎牛。”
小姐道:“聽說小官人此次前來,坐的是牛車,原來如此。”
李耳道:“昨日貴府觀風子接我到了府上,久等大人未回,不想是大酋長來了。”
小姐道:“昨日迎接大酋長,很是有趣,我也長了不少見識。”
李耳道:“今日堂上的事情很耐琢磨。”
兩人說話間出了內宮大門,來到外宮。
李耳說:“大人請在宮門稍待,我去取了牛來。”說完走向外宮奴隸居住區。
小姐來到宮門,從栓馬樁解下馬匹,等著李耳,不一刻李耳牽著牛走來了。
待李耳出了宮門,兩人一個上馬,一個上牛,向著博古通今閣而去。
小姐邊走邊問:“李淳大人別來可好?”
李耳道:“多謝大人記掛,師父很好,前幾日還與我前師商容在府中聚會。”
小姐問道:“你的前師商容是個怎樣的人?”
李耳道:“師父商容是個隨性的人,不拘一格,什麼事都能應景而為,我跟隨師父學習期間,受益非淺。”
小姐道:“前朝商紂王首相也叫商容,不知和小官人前師有何關聯?”
小姐經歷漸多,有清風觀清風子觀風子的前例,心中疑惑這兩個商容是否也和清風觀有關。那日觀風子提出賜名事項,小姐深感這清風觀大大超乎自己想象,這商容很可能是個故事很多的人。李淳是商容的師兄,兩人都是博學,一個作官混在皇室,一個做民混跡鄉野,很可能同清風觀一樣,不是表面能夠看到的這麼簡單,所以有此一問。
李耳道:“大人提出的這個問題,我也曾問過師父,師父說前朝首相商容官品清正,是他們這一族的楷模,名字相同只是個紀念。”
小姐聽了,暗自沉思:“對名字的說法,浮雲子的理解是隻是一個代號,如浮雲一般,誰都可以用。這商容的理解是一個紀念,本族同名留下念想。一個清爽,一個深遠,這其中……。”
正想著,李耳說:“大人負責編纂的圖簡書帛,不知成書幾冊?”
小姐停了思想,整頓下思緒,說道:“一共編撰了十三冊圖書。”說完問道:“小官人此次前來北方諸國,不知都要去哪幾國?”
李耳道:“我來過這裡後,還要去齊國,魯國,宋國,衛國,鄭國。除了燕國齊國魯國,其他北方小國,三年才去一次。”說完問道:“大人編纂的圖書,自己言論匯成的書冊起了何名?”
小姐道:“我的朝堂言論,編纂的圖書起名《一載二域經》,內容不是很多。”
李耳道:“大人的圖書,想必精奧,我有不懂之處,還望大人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