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四點頭,告訴呂弼周他的意思是首先將各部裹挾的青壯裁撤釋放,叫人家回去和妻兒團聚,同時充實地方以利恢復民生。
有人,才有生機。
五萬青壯從軍中回到地方,代表的可不是五萬個青壯勞動力,而是五萬戶家庭。
呂弼周說這部分人大概有五萬左右。
“原先河南、河北、順天及山西、天津等地的綠營,汰其老弱,擇其精壯,五人選一個編入正軍,其他視其歸順日期,逾一年者一人給發十兩銀著其回家,有地者務農,無地者由當地給予分配土地,若不願務農可在鄉村給予安排,如地方治安相關的崗位。不夠一年的發其幾兩銀為路費,令其回鄉務農便是。”
投降的八旗兵,陸四卻沒有說要裁撤。
根據呂弼周的估算,如果精簡各部收編的綠營老弱,大概能裁撤兩到三萬人。
“我意可以多裁撤一些,最終保留三十萬軍隊就可以,這樣一來可以減少軍隊所需錢糧,另外也可讓這十幾萬人解甲歸田。”
陸四同時要呂弼周儘快在從前淮軍傷殘軍人安置辦法基礎上擬定大順傷殘軍人退役條例,從憮恤、津貼、回鄉後的安置、治療、待遇方面都要形成定製。
並透露等滅掉明朝同大西后,大順要進行正規化的軍事調整,對於軍中老卒年限較長卻不能晉升者要予以安排退役,享受軍官待遇至地方當差,如淮揚那般擔任地方的鄉長、村長,甚至是縣令的佐貳官。還可以到軍校任職,擔任府縣緝盜捕私工作等。
這樣一來能讓士兵不致在軍中困熬一生,無論生死都如前明一樣乃是軍戶,甚至子子孫孫都如此。
等國家完全統一後,實現義務兵制的條件成熟,陸四便要推行義務兵制,使大順的軍事力量完全正規化,從而形成國家力量對外開拓。
監國所說呂弼周自是用心記下,就是記不全也不要緊,殿邊角落有兩個書記員正在案桌上認真記著。
回頭樞密副使與監國交談內容都會抄錄一份正本轉至樞密院。
“精簡過後,我意組建至少十個主力軍,每個軍原則上兩鎮編制,若戰事需要也可三鎮編制,統稱大順陸軍。海軍那邊稍後我們再議。”
軍一級編制呂弼周在河南已經知道,並同率第二軍趕到河南的提督劉體純見過兩次面,對淮軍的軍、鎮、旅體系有清晰的認知。
陸四希望呂弼周藉著這次精簡裁撤整頓的機會,將大順軍事力量從頭到尾,從上到下理順一遍,無論是人員組成還是戰鬥力都要煥然一新,更上一個臺階,從而為即將進行的統一之戰奠定基礎。
十個軍提督人選陸四這邊也早有腹案。
高一功的第一軍提督、劉體純的第二軍提督、賀珍的第三軍提督暫不動,又以左潘安為第四軍提督、徐廣大(和尚)為第五軍提督、程霖為第六軍提督、高傑為第七軍提督、蔣魁為第八軍提督、趙忠義為第九軍提督、黨守素為第十軍提督。
原鎮帥中,夏大軍任河北巡撫,袁宗第任河南巡撫,張國柱任陝西巡撫,陸文亮任江北巡撫,不再兼軍職。
但巡撫節制轄區軍政。
又因劉體純為美國公、高一功為法國公,這兩位國公銜軍提督肯定不可能受侯爵銜或伯爵銜的巡撫節制,因此陸四擬將第一軍、第二軍升格為集團軍,一軍轄三鎮編制,使之成為大順中央的機動力量,也就是相當於從前的禁軍。
十軍提督,大順十大將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