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連忙出聲道:“馬閣老本是帶兵之人,頗通軍略,還請馬閣老獻出良策,幫朝廷渡過難關。”
一干文臣勳貴連忙出聲附和:“還請馬閣老獻策,幫朝廷渡過難關。”
馬士英頭大如牛,若老夫真有良策,何須你們這些人進言。
可剛才徐弘基問了一圈,都沒能問出個屁來,他知道這滿朝文武的秉性,若沒人提出建議,恐怕商討幾天都商討不出個結果,那大家一起等死吧。
無奈之下,他只得出聲道:“算上黃得功、鄭鴻逵、王之仁等人,沈浪大軍兵力已有近二十萬,勇衛營火器更是威名赫赫,我等恐無法力敵。”
“應天府已快成絕地,若困守應天府,必然難逃一死。”
聽到馬士英盡說的喪氣話,有人大驚之下忍不住的追問道:“那怎麼辦?我等已然背叛了陛下,陛下恐不會輕饒我等,投降怕也是無用,這可如何是好?”
是啊,若是投降有用,在場所有人恐怕就要立即投降了。
京師那些沒有反叛的文臣武將都被殺了那麼多,自己這些已經公然反叛的,投降哪還有活路。
馬士英看了看一眾六神無主的人,心中暗歎:“陛下殺得沒錯,像這樣的人,再多又有何用?”
但是,他手上沒什麼兵權,還得依仗這些人,於是繼續道:“如今之計,只得棄守應天府,另覓出路。”
“棄守應天府?可離開應天府,我等又能去哪裡?”
“是啊,黃得功已然佔據太平府、寧國府。王之仁也要佔據常州府、廣德州,這要是被其截住,沈浪大軍從後追來,可如何是好?”
一時間,議論的聲音更大了,皆是各種擔憂。
馬士英臉色非常難看,心中咒罵不已。
“一群混賬,讓你們出主意,一個個屁都放不出一個,老夫出了主意,又一個個出言反對。”
“就是你們這樣一群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才至今日。”
徐弘基也很煩躁,連忙大聲道:“諸位請安靜,馬閣老既然如此說,必是有所準備。”
隨即,所有人又希冀的看著馬士英,希望他真的能夠獻出什麼良策。
馬士英知道時間緊迫,就算不為這些人著想,也得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著想,所以還是連忙道:
“王之仁應能想到我等若棄守應天府,必然向南,可是卻不知我等是經常州府還是廣德州,只得分兵同時鎮守一州一府,兵力必然分散。”
“可其手中兵力不足三萬,分兵之下,必不能兼顧,我等集中兵力攻其一處,迅速破之,然後儘快南下,去浙江。”
總之,馬士英所謂的良策,就是棄城而逃。
其實,應天府有超過二十萬的大軍,可此時,卻沒幾人想著要將這支龐大的軍力組織起來。
因為在他們心中,已經有一個信念,肯定打不過的。
既然打不過,那何必浪費時間和精力,將這些時間和精力用在逃跑上不好嗎?再晚了就來不及了。
趁著沈浪還未至,先逃出城去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