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五六天的蒐羅,劉良佐部收集到了五六百艘大小船隻,開始準備渡江。
六月二十七日,天還未放亮,沈浪便命令鎮江總兵鄭鴻逵立即率領鄭軍的水師接應,協助劉良佐部以最快的速度渡江。
鄭鴻逵沒有耽擱,很是配合,沒有搞什麼明顯的陰謀。
隨即,楊御藩部和關寧軍在劉良佐和鄭鴻逵的配合下,也迅速渡江。
跟著,沈浪在楊御藩和鄭鴻逵的配合下,率領勇衛營主力渡江。
僅僅兩天時間不到,就將十萬大軍運到了瓜洲對面的鎮江丹徒登陸。
沈浪不是拖沓的性格,第三日一早,他便迅速率領勇衛營主力,攜帶上三百門燧發虎蹲炮。
並讓關寧軍、楊御藩部、劉良佐部等將騎兵抽調出來,隨他一起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應天府,其餘步軍銜尾跟上。
此時,沈浪大軍渡江而來的訊息也在應天府傳揚開來。
應天府紫禁城的朝堂之上,高高在上的龍椅上還是像大多數時候一般,空無一人。
不是朱由崧身體有恙,更不是駕崩了,而是他根本沒有任何心事在朝政上,十次有九次缺席,此刻應當還沒有起床呢。
徐弘基、馬士英等人也樂得如此,他們自己內部商討出了結果,做出了決定,拿給朱由崧批紅就行。
朱由崧看也不看就直接批覆贊同,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他們爭他們的,他朱由崧自己玩自己的。
雙方沒什麼利益衝突,相處得很是愉快,只是時間有些短暫啊。
此時,沒有朱由崧的朝堂上,也沒有人去約束規矩,徐弘基、馬士英、阮大鋮、錢謙益等大臣吵得不可開交,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裡是什麼高階的菜市場。
徐弘基咬牙切齒的大罵道:“混賬,原來鄭鴻逵早就暗中投靠了沈浪,鎮江防線形同虛設。”
“早知如此,就應該把鄭鴻逵那廝給趕出鎮江。”
聽說自己的妹夫楊文驄已經被沈浪槍斃了,馬士英心中耿耿於懷,便嗤笑道:
“不聽本閣之言,當初若增援揚州府,借道鎮江,趁機直接將鎮江拿下,說不定還能活捉那鄭鴻逵,逼他就犯。”
“現在倒好,沈浪不費吹灰之力便得鎮江。”
當初不同意支援揚州府,是徐弘基等人的決定,此刻聽到馬士英如此說,徐弘基心中自然很不痛快,因為他不認為自己有錯。
於是,徐弘基淡淡的道:“馬閣老此言差矣,既然鄭鴻逵早就暗中投靠了沈浪,肯定已經在鎮江佈下了天羅地網,若是我等派軍進入鎮江,恐怕是羊入虎口吧。”
“鄭鴻逵手裡有多少人?沈浪大軍在揚州府,鞭長莫及,就算有圈套,鄭鴻逵吃得下嗎?”
“只要他敢異動,我們正好有藉口將其拿下。”
徐弘基反駁道:“本閣不敢苟同,兵力多寡並不能決定最終成敗。”
“而且,鄭軍水師強大世人皆知,我等不知鄭鴻逵已暗中投敵,他有心算我等無心,若騙我大軍登船入江,至江心再露出獠牙,如何可敵?”
馬士英迅速回擊道:“鄭軍水師兵船多在福建,在鎮江船隻,一次運送不足萬人。”
“就算他能坑殺萬人,我剩下大軍亦可翻手間滅之,他逃都無法逃。”
看到徐弘基還待反駁,阮大鋮連忙插話道:“二位閣老,事已至此,再說這些也無濟於事,我們還是快想辦法,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吧。”